尽个人之全力,助社会之辉煌
Give your all and contribute to the glory of society
“让爱成为习惯,行动从心开始”,这是张复星的公益理念,也是福建义工俱乐部的组织愿景。翻开张复星的履历,他的主要社会职务都与公益、慈善紧密相关,包括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发起委员、中国儿童安全基金发起人、福建义工俱乐部发起人等。出生于1979年的他,将此生最灿烂的时光都献给了公益事业,并让世界看见了福建的慈善力量。
十余年来,团队共计派出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一线,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0000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0000余次。孔海南还捐出了200万元积蓄,联合中国水环境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如今已白发苍苍,但他相信一代代的治水人会守好这片绿水青山。
郭飞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退伍军人,我做的事是举手之劳,我衷心希望这笔善款能通过慈善总会的渠道,精准地送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让这份爱心与善意得以薪火相传。”
“如果手术失败了,那就把我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出去吧……”当被医生告知开颅手术的成功概率只有百分之一时,脱下军装7年的黄永全毅然决定,最后再为自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做点贡献。
得知老人想吃馒头的需求后,曹琛和社区网格员、居民代表以及当地市、区的人大代表,立即召开议事会,经过讨论,决定先通过社区募捐的形式购买面粉、酵母等物料,满足老人们的需求。而消息传开后,居民、辖区单位、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出力捐物捐钱,许多有面点制作经验和有能力的低龄老人也主动加入进来。
52岁的理发师夏启云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经过严格的体检、化验,成功捐献了2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13年来,他累计献血105次,共35200毫升,让176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一位老人突发高热、寒颤不适。关键时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黄庆及时施救,用专业和爱心守护患者生命。
22年时间里,他累计家访1000多个家庭,足迹遍及贵德县各乡村及其他州县,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老人家庭,一个个他了如指掌;学困生、贫困生,一个个他了然于胸。他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高二(1)班英语任课教师王峰。
21岁的天津女孩王文浩,在西安上大学,从1月18日放寒假回来,她就参加到志愿活动中了。之前放假的时候,她一个人承办了16场不同主题形式的社区青少年实践公益活动课堂,得到社区居民和小朋友的一致认可。
林浩介绍,当天晚上的直播原计划是宣传家乡及推广农副产品,得知定日县地震后,为尽绵薄之力,改为公益直播,直播间所售商品主要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直播收益约为1.2万元,将全额捐出。目前,正在联系确认捐赠的权威渠道。
1月8日下午,一位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进枣阳市北城街道西北街社区,从身上掏出3000元,表示要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
回顾“睦邻”的点点滴滴,王开洞很有成就感。从他和一些退休老同事一起筹划,到2018年12月正式成立,再到如今拥有15个公益服务站点、440多名志愿者,“睦邻”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王开洞无私无悔的奉献。
冬日暖阳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西安市启智学校,迎来了两名特殊的客人——治愈犬“小七”和“黑妹”。在这所接收心智障碍少年儿童的学校里,两只治愈犬正陪着孤独症儿童玩耍、互动、上绘本故事课。
这位新疆小伙儿叫米拉迪力,他在大二的时候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学校党组织的帮助下,带领同学们成功创业。如今,他在母校成立了“石榴籽之家”工作室,捐款100万元设立奖学金,帮助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14日晚,第五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年度盛典在浙江湖州举办。共10名校长入选本届以体树人校长计划,40岁的吴雄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中新网金华12月8日电 (钱晨菲)十年卖鱼无人识,一朝救火天下知。近日,浙江金华“卖鱼哥”童林松顾不上200多斤鱼虾,把自己车上养鱼养虾的水泼向着火的汽车,成功救火。
一套约60平方米的房子,一住就是近40年;一张双人床,从上世纪60年代用到现在……这是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贾松良的家。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26年。”
北京洞庭家宴广渠门店里,有两间特殊的包房。经理金春梅有个规定:午餐时间,无论客流多火爆、座位多紧张,这两间包房都不对普通客人开放,只供快递小哥就餐使用。
临近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不少有志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已在认真备考。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3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雨霖,却在突然接到一通电话后,给自己的备考计划按下了暂停键,他要去完成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实现一个与自己的约定。
热心公益的蔡秋容(左一)和“爱心奶奶团”成员们一起 10多年来,蔡秋容带领“爱心奶奶团”成员一起,经常开展清扫楼道、交通劝导、关爱独居老人等活动,受到居民的称赞和支持。
5月22日,郭文龙下班以后没有休息,他先和志愿者们一起去养老院,为老人们包好饺子,又赶到曾经帮扶的孤寡老人古丽夏尔班·忽苏别克家中,给她送去了酸奶和饼干等慰问品。
自1990年起,并不富裕的她,却长期坚持扶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儿童、帮扶困难群众,情牵子弟兵为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捐款捐物,尽一己之力。除了累计资助的100多名贫困儿童,她还认领了7位“亲爹亲娘”。她是老百姓身边的“平民慈善家”、贫困学生的“爱心奶奶”、孤寡老人口中的“亲闺女”。她曾获“中华慈善奖”“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雷锋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