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星光 > 璀璨之星 > 正文

北京大栅栏,有一棵特别的“树”

北京大栅栏,有一棵特别的“树”

任家熠在向来访者介绍那伽树店内的无障碍坡道。受访者供图

北京大栅栏,有一棵特别的“树”

任家熠展示无障碍卫生间内的安全扶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雷琨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易艳刚 雷琨 徐欧露

风风火火,这是任家熠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初次见他,是去年年底,在那伽树咖啡厅组织的一场视障者公益分享活动上。作为咖啡厅的创始人和主理人,任家熠忙得停不下来,进进出出迎接嘉宾,前前后后给踊跃发言的观众递话筒,还要时不时串一下场……他瘦高个大长腿,干什么都麻利,你能从他的行事风格联想起他曾经的职业经历——毕业于黑龙江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打过篮球,做过体育老师,却很容易忽略他下肢的残疾。

走进那伽树的客人,很容易被深烘咖啡豆的香气吸引,却并不一定知道这家店的另一个名号——全国首家无障碍咖啡集合店。

  “自助”

要仔细看才会发现,任家熠走路时“大开大合”,他必须努力用一条腿带动另一条腿前进。坐下和人交谈,他的腰背完全挺直,赶上椅子的高度不合适,他的坐姿会倾斜一些,以保证身体还是呈一条直线——这是强直性脊柱炎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他的双侧髋关节接受过手术,有体内钛合金的支撑,才得以重新站起来。

有一次出差,入住酒店的服务生看出他是残疾人,帮忙搬行李时,也一把接过了任家熠手里的拐杖。“您跟上我就行!”服务生彬彬有礼地加快脚步走在前面替他指引,留下任家熠有些尴尬地站在原地。“没有拐杖,我跟不上啊!”聊起来,他不带一点埋怨,“估计是我那拐杖看着沉,小伙子就帮我拿走了。很多人都是这样,真心诚意地想帮助残疾人,但不太明白怎么帮才合适。”

许多关注和致力于推动无障碍建设的人,常提起一句话:“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任家熠对此也深有体会:“大家日常见到残疾人的机会太少了,对残疾人的需求不够了解。”

这也是他下定决心要开一家“无障碍集合店”的初衷。

突如其来的恶疾一度将驰骋赛场的篮球健将困锁于病榻,“20多岁的时候生病,最严重的那三四年,就是瘫痪在床了”。提起自己生病的往事,任家熠总是很平静,不回避也不刻意强调什么。这位黑龙江人,说话带着东北人天然的松弛和幽默,艰辛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到了任家熠这里,化作一个科技感拉满的微信昵称——半机械人。

作为残疾人,他更了解残疾人多么希望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享受生活,也比一般人更清楚,通过怎样的支持,实现这样的心愿。

回忆当年瘫痪卧床的日子,任家熠说:“那时每天就两件大事,吃饭、上厕所,剩下就是躺在那里。”尽管身体只能仰卧,连坐都坐不起来,但他不甘心这样无所事事,总拿着一面小镜子反射家里的电视画面来看,字幕和图像都是镜像版,以至于后来“反着看字特别顺,正着看倒有点不习惯了”。家里给他买了电脑,他举着键盘打字,显示器也得用镜子看,就这样在“逆向空间”自学音乐创作,他写歌词,也试着写诗。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