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凰山幸福里的暖心驿站,人大学子与外卖员家庭互动交流。记者 池远 摄
近年来,福州市鼓楼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调研时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国企牵头,链接政企社“幸福合伙人”资源,立足划定的“一刻钟幸福圈”,打造全体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幸福里”,进一步擦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绘制“幸福圈”,变“需求清单”为“幸福元素”
2023年起,鼓楼区聚合国家各部委提出的建设“一刻钟养老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刻钟健身圈”“老年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城市”等,探索“多圈合一”。以居民集中居住区为中心,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在全区划定25个“一刻钟幸福圈”。
汇聚幸福元素。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打造“一刻钟幸福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居民“不出圈”即可享受多样化、多层次服务的需求,鼓楼区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明确将“医、食、学、行、购、托、健、养、业、情”十大领域作为标配“幸福元素”,并逐一量化具体指标。通过“街镇牵头、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群众资源,合力推进建设。各“幸福圈”立足特色优势,整合圈内资源,优化业态布局,汇聚多元生活要素,形成“一圈一品牌、圈圈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补强幸福项目。结合完整社区建设,鼓楼区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针对短板与实际需求制定三年补强计划,共生成421个项目清单,目前完成率达78%。同步制定“幸福圈”星级评定标准,通过量化考核、定期通报,全方位推动“幸福圈”升星定级,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如,凤湖“一刻钟幸福圈”新增及提升15个元素项目,面貌焕然一新,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和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样板工程,并获上级奖补资金800万元。
营造友好场景。鼓楼实施“暖心驿站规范化建设”提升年行动,在各“幸福圈”创新打造以微观驿站为覆盖、精品驿站为主体、示范驿站为带动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发展400多家友好商家,新建老旧小区指引“四件套”,开辟专属停车位、长者食堂八折管饱套餐等友好场景。如,大凰山社区实施“六个一”暖心驿站工作法,从构建服务网络、提升通行系统、拓宽服务路径、优化配送流程等方面入手打造友好社区场景,解决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等现实难题。
探索“幸福里”,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如何进一步带动“幸福圈”服务品质提升?鼓楼通过打造升级版的共享融合空间,建设标准化的幸福元素集中体验点——“幸福里”,既方便群众,又便于复制。目前,“幸福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实现十街镇全覆盖。
“幸福里”是幸福元素体验点:“幸福里”选址于每个“幸福圈”的居民密集区,集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服务、特色为民服务于一体。出台项目建设工作指引,明确“幸福里”建设管理标准,围绕十大幸福元素设置服务项目,设有长者食堂·学堂、就业驿站、药店、超市、青少年活动空间、健康服务区等场所。如,军门社区依托“幸福里”,持续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进”活动暑托班,坚持“托管+教育”双轨模式,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为新就业群体家庭解决子女照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