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日夜等待期盼,多少年拼搏只为这一天……”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残疾人歌手杨光和李莉在鸟巢唱响了这首由任家熠作词的《欢聚北京》,歌曲开头的两句,唱的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奥林匹克之梦,似乎与任家熠自己的经历形成了某种照应。医学的帮助让任家熠再次站起,音乐才华支撑他登上崭新的舞台。“重启”人生之后,任家熠迫切地想要为和自己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做点事”。如果说当年举在手里的镜子,算是他在“无障碍”之路上摸索着探出的一小步,那么那伽树就是他的“一大步”。
从前门大栅栏的胡同穿过来,沿街是两排文艺气质浓郁的小店面,那伽树红彤彤的门脸既融入其中,又与众不同。
对很多人来说,“全国首家无障碍咖啡披萨集合店”是个有些陌生的概念,但站在店门前,你就能体会到“集合”的意义,不是快餐和饮料的“集合”,而是面向各个残障人群的,各种无障碍设施的“集合”。
通向店铺的缓坡和大门上方悬挂的风铃,不只是起到点缀作用,也是为视障顾客特意准备的,很多视障者能看到模糊的轮廓,头顶叮咚作响的风铃可以帮他们更加准确地定位。宽大的双开门朝外开,门上画着披萨、咖啡、探头的卡通小猫,还有那伽树的手语打法。店面左侧的门墩儿下方,有个呼叫按钮——这个位置,普通人甚至不会注意,但乘坐轮椅前来的肢残人士,伸手就能够到,轻轻一按,马上有店员跑来开门。门前缓坡也很有讲究,倾斜的坡度和大门内侧坚固的金属扶手平行,轮椅沿缓坡而上,顾客就可以“无缝衔接”,扶着把手顺畅地进店……
任家熠告诉记者,“那伽树”是传说中带有治愈力量的神树,树本身又有“守护、温暖、希望”的寓意,他给小店取名那伽树,想撑起一方可以停靠歇脚的绿荫。
一进店,左手边墙上贴着材质坚固的“那伽树无障碍导向图”,上面的盲文凸起是用不锈钢制作,再一个点一个点镶嵌上去的,保证视障顾客清晰可触。再往里走,还有一条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通向吧台和消费区。店里的餐桌是高度可调节的升降桌,其中一张自动升降桌边上不放餐椅,轮椅可以直接在桌边停下,“伤友们不用再挪到椅子上,把桌面调到合适位置就可以用餐了”。伤友是对肢残人士更日常也更亲切的称呼,任家熠向记者介绍店内的陈设,最常提起的关键词就是“朋友”,除了伤友,还有听障朋友、视障朋友……如果哪个无障碍设施给他的朋友们带来了实打实的便利,他就会两眼放光地多说几句。
最让他“两眼放光、滔滔不绝”的,是那伽树的无障碍卫生间。空间大、设施齐备,马桶和洗手池周围有结实的扶手,各种号码的成人纸尿裤摆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连卫生间里的一个小木凳都是定制的。”任家熠说。这些木凳的凳面是方形的,底部呈八字形,比一般的小凳子要沉许多,“因为截瘫的伤友起身时,非常容易滑落摔倒,我们的扶手、小凳都足够承压,可以帮助支撑身体,保证他们的安全”。
为了修好店里的无障碍坡道,任家熠牺牲了20%的营业区面积,但他不心疼。他觉得没有这条坡道,那伽树再大,也不能称之为“无障碍集合店”,那就偏离了他的初心。
“老板自己做无障碍的意识特别强,愿意投入成本,甚至愿意牺牲店内的面积来做这些。”杜鹏是任家熠的好朋友,从旧房改造的“毛坯阶段”开始,参与、见证了那伽树无障碍建设的全过程。
杜鹏是坐在轮椅上接受采访的,22岁大学毕业那年,因为脊髓瘤压迫神经,情况紧急,他接受了一场大手术,也接受了从此站不起来的命运转折。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青年对城市无障碍设施有了初步了解。自从在水立方看了一场比赛,他就越来越多地坐着轮椅走出家门,搭地铁、换公交、逛公园、进商超……为自己也为更多伤友体验和探索着无障碍出行的边界。2018年,杜鹏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无障碍通用设计研究营,通过学习,正式将无障碍建设变成自己的新“专业”。2020年,杜鹏被聘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体验员,参与了场馆的无障碍建设和冬奥无障碍环境的监督验收。现在,45岁的杜鹏是北京市无障碍监督体验员,由他来为那伽树的无障碍改造出谋划策、监督把关,专业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