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平衡”不容易。去年年底,那伽树把那款玛格丽特披萨的定价从29元提到了45元。29元是任家熠理想中的价格,只能覆盖用料成本,可他当时只求实惠,甚至刻意把人工成本“含糊过去”了。没想到的是,来点这张披萨的残疾人朋友并不多,低廉的价格反而成为一些顾客绕道而行的原因。“29块钱能是什么好披萨,妈妈带你吃正宗的去!”任家熠曾亲耳听到一位骑车接孩子的妈妈,在经过那伽树门前时留下这样一句话。他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也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了怀疑。于是,他们把定价调整到了能覆盖全部成本的“合理水平”。但他仍然记得推出那款特价披萨的初衷,“有残疾人朋友进店,发现他们有困难的,我们会主动在结账时打一个折”。任家熠还计划再升级,“到2.0版本的时候,我们准备采用会员制,会员来了扫码点餐,自动享受优惠价,什么都不用说”。
“那伽树2.0”是任家熠最近挂在嘴边的概念,也是他和团队努力的目标。
从春节前到现在,任家熠的“风风火火”程度加倍。他打着“飞的”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推销小店设计的文创产品“冻梨包”,靠着创意拿了个设计奖回来;此前和哈工大团队合作开发的线上手语翻译系统,也已经在门店落地了,这套系统引入了AI和远程人工翻译,屏幕上既有手语数字人,又能显示字幕,可以更好地服务听障客人;无障碍设施还要再完善,任家熠盘算着把一进门的盲文指示图换成更具象的,虽然原来那版是他找专业机构定制的,一块“亚克力板”花了1000多块钱。“无障碍建设这方面,我们不计成本。”
无障碍建设的钱不能省,咖啡披萨的质量不能降。知道任家熠这点“执念”,负责那伽树饮品开发的金海娟时常抱着电脑琢磨,怎么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尽可能地丰富产品、提升口感——哪怕客人只点最简单的美式咖啡,她也肯多花心思介绍深烘、中烘豆的不同口味,让顾客有得选;她开发了很多不含咖啡因的饮品,也备了低因咖啡豆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
任家熠的许多坚持有时会让那伽树版本升级的“进度条”走慢一些,但无论是张莉荣还是金海娟,都很认同这位创始人的理念。金海娟觉得,这种“慢”是为了让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不偏离初心。张莉荣则把最近店里新得的一个奖项拿给记者看,那是西城区组织的一场创业大赛,那伽树拿到了二等奖,“奖励了5万元!”她很开心,他们的初心得到了支持和肯定。
任家熠笑着说,从去年的全国助残日开业到现在,那伽树的销售额翻了番,有过跌跌撞撞,却也走得越来越好,同行者越来越多。除了中国残联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他也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对无障碍建设的关注,“我们在短视频平台做直播,平台主动帮我们想办法提升流量”。小店对面的剧院有时会借用那伽树的活动空间办演出,两个团队渐渐结下友谊,一起出套票,来看剧的观众可以选择搭一份咖啡简餐。
同在大栅栏的一家酒店也有个想法,他们约任家熠和张莉荣去谈合作,想在大堂给那伽树安排一个摊位,卖咖啡和文创产品。虽然还停留在合作意向阶段,任家熠依然重视——所有能推动那伽树“升级进度条”向前一点的机会,不管最后成不成,他都珍惜。
“我们是全国首家无障碍咖啡集合店,既然是第一家,就不怕‘试错’。”他心里还有更大的梦想,想在试错中,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无障碍集合店发展模式,让这种模式遍地开花,让残疾人、老年人、更多有需要的人从中受益。他希望所有走进那伽树的客人,都觉得“这里是我们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