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爱民在裁剪衣料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张盼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熊文婷 胡擎宇
在湖北省天门市多祥镇,关于54岁的跛腿汉子严爱民的故事颇多:年幼因病致残后来创业成功成为服装厂老板,是天门市残联授予的残疾人创业之星;带了120多个裁缝徒弟分文未取;多年为福利院老人送冬衣,收留陌生的七旬老夫妻……
他的人生历经坎坷与波折,也充满着坚韧与善良。5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见到严爱民时,他弓着左腿出门热情相迎,脸上挂着朴实的微笑。
带出120多个裁缝徒弟
1971年,严爱民出生在天门市多祥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力工,母亲是老师,他排行老四,一家人的日子虽然紧巴,但感觉很幸福。
3岁时,严爱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但他一直保持乐观和坚韧。8岁那年,他在门口的小河里,试探着学会了游泳;12岁后,他学会了骑自行车。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玩耍,严爱民总是参与其中,有时因腿脚不便摔倒,他也只是笑笑爬起来,与伙伴们继续奔跑嬉戏。
十几岁时,严爱民从镇上的会计班以成绩第一毕业,因腿脚不便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带着10元去武汉闯荡,依旧四处碰壁。1989年,他最终选择了回乡学裁缝手艺。
在镇里办的培训班里,他不是手脚最麻利的,却是最刻苦的,别人休息时,他在学着画版;别人学习时,他已经上手开始裁剪,一般要3年才能出师的制衣技能,他逼着自己在3个月内学会了。同年,爱民服装店开张了,严爱民带着两个同伴将裁缝店置办了起来。
“这些年,我带了120多个徒弟,是镇上徒弟最多的。”严爱民说,他从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只要愿意学,他都是倾尽所有地去教。这些徒弟里,有四肢健全的普通人,也有手脚不便的残疾人,有家庭困难的,他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免费为老人量尺寸做新衣
爱民服装店,店如其名。
邻里们,谁的衣服扣子掉了,或者裤子开了线,只要拿到爱民服装店,严爱民总是热心缝补,没要过一分钱。提起他,镇上的人总是竖起大拇指。
“我的腿不好,但人生还是比较顺。”严爱民说,他很知足自己的生活,也没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就自怨自艾,相反他总是想着能多去帮帮比他更困难的人。
不忙时,严爱民会买些衣料,和妻子刘平娥一起到镇上的福利院,给孤寡老人们量尺寸做新衣。有一年冬季,气温骤降,他们夫妻俩冒着风雪,开着三轮车,让老人们穿上了新棉衣。
“因为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加上家里每月开支,店里基本也留不下多少钱。”严爱民回忆,他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好事。那时,他白天接活,晚上自学设计,有时为赶制订单,通宵守在缝纫机前,还要抽空给老人们做衣服。
严爱民的善良也为他积累了好口碑。很快,他的制衣手艺获得了乡民的认可,小店在镇上也小有名气,前来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拜师学艺的也不在少数。两年后,小店又换大店,办起了服装加工厂。
严爱民的妻子刘苹娥常说:“我常心疼他,他却在心疼别人。”
收留陌生的七旬老夫妻
为扩大服装加工厂面积,2013年,严爱民夫妇俩买下了镇里一处闲置的厂房和房屋。原厂工人刘世才、肖福珍夫妇70多岁了,一直在该厂院里的小房子里居住,厂子转让后,一时间没了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