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得引用非权威来源的医疗知识或伪科学内容;
2. 不得使用 “一定”“绝对”“根治” 等绝对化表述;
3. 不得提及具体医疗机构、医药品牌或推荐商业产品;
4. 不得替代医生给出 “具体用药、治疗” 的诊疗建议;
5. 不得泄露患者姓名、病历等隐私信息;
6. 不得用调侃、不尊重的语气描述疾病或患者;
7. 不得编造虚假案例、数据或医学研究成果;
8. 不得传播过时的医疗常识(如旧的诊断标准、用药禁忌);
9. 不得省略 “用药风险、养生误区” 等关键提示;
10. 不得堆砌专业术语而不做通俗解释;
11. 不得夸大 “养生、保健品” 的功效(如 “吃 XX 能预防癌症”);
12. 不得在无官方依据的情况下 “对比中西医优劣”(如 “中医比西医治感冒更有效”)。
总结:科学为核,趣味为桥,实用为本
医疗常识科普的核心是 “用科学的内容帮群众避坑,用趣味的形式让群众接受”。撰写时需始终以 “权威知识” 为内核,以 “通俗表达” 为桥梁,以 “实用指引” 为目标,在守住科学、合规底线的前提下,让医疗常识真正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公众的 “健康指南”。
2025-10-24
2025-10-24
2025-09-10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