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星光 > 璀璨之星 > 正文

在“有风的地方”,洱海水清背后还有段“老人与海”的故事

如今,洱海保护的接力棒已交到第二代治水人王欣泽的手上,洱海保护的事业平台也从最初的重大科技专项,拓展到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洱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在“有风的地方”,洱海水清背后还有段“老人与海”的故事

孔海南

而退休后的孔海南,还在致力于走进每一年的新生课堂、新进教师讲堂等,拿亲身经历作分享,激励交大学子和青年教师。因为在新生入学时听到孔海南教授治理洱海的故事,刘智卓同学在专业分流时毅然选择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而后创立了学生“绿格公益团”,奔赴腾格里沙漠做治沙工作,团队提出的一种基于肉苁蓉嫁接的循环治沙方案,防风固沙的同时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收益;大学毕业后,刘智卓选择成为大理洱源的一名西部计划支教团成员,并于2020年获评“全国最美大学生”。

而为了让社会、民众更多关注、投入到洱海流域的保护事业中,孔海南还萌生了成立“教育基金”的想法。经过多方奔走,老人与中国水环境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了“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孔海南个人慷慨捐资200万元,中国水环境集团捐资200万元,为“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注入第一笔资金。孔海南希望以奖学金、励学金的方式,鼓励上海交通大学师生持续开展洱海保护等水生态治理的教学科研、实践公益等活动,他还希望基金能够覆盖到大理大学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大理州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培训更多的环境管理及技术干部,更专业有效地为洱海保护及当地民生提供科学服务。

(责任编辑:洪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