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给空巢老人一份温暖午餐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温暖守护 点亮希望 ——福彩公益金为精神障碍患者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温暖守护 点亮希望 ——福彩公益金为精神障碍患者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襄阳市民政局组织助残活动,带残疾人做手工。

因公益而生,为公益而行。1987年至2024年,湖北福彩共销售福利彩票1306.75亿元,共筹集福彩公益金394.46亿元,为我省乃至全国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为帮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湖北民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情怀和湖北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本报自10月28日起推出“公益福彩·情暖荆楚”系列报道,展示部分优秀福彩公益金项目情况。今天刊发系列报道第三期。

在湖北的田间地头、社区工坊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 “追光者”:他们曾被精神障碍困住脚步,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抗拒社交,家庭也因照护压力常年笼罩在阴霾下。如今,在福彩公益金的托举下,他们正从泥土芬芳里找回节奏,在指尖劳作中重拾勇气, 一条通往家庭、融入社会的 “康复路”,正慢慢铺展在他们脚下。

黄冈:深耕农疗沃土 绽放生命新绿

在淋山河镇的田间地头,一群特殊的“耕耘者”正用双手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是黄冈市团风县爱馨社工“农疗”项目的服务对象——精神障碍患者,在泥土的芬芳与作物的生长中,他们逐渐找回生活的节奏与生命的价值。

近年来,爱馨社工创新实践“农疗+”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将农耕劳作与精神康复深度融合,通过“康路同行 阳光‘植’愈”“春耕助农+农疗赋能”等系列活动,为精神障碍患者搭建起一条通往社会融合的希望之路,用专业与温度书写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乡村答卷。

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之路,往往伴随着认知功能退化、社交能力弱化、家庭负担加重等多重困境。爱馨社工在长期服务中发现,农村地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农耕活动所蕴含的规律性、创造性与成就感,恰好能弥补其康复过程中的能力短板。基于这一洞察,项目团队确立了“以农为媒、以疗为核、以融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农疗活动打造成集技能培养、心理疏导、社会融入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复平台。

对患者来说,农疗远不止“种地”:分不清播种间距时,社工手把手教,是认知能力的锻炼;和同伴分工摘豆角时的闲聊,是社交障碍的破冰;看着自己种的蔬菜装满竹筐,是自信心最实在的重建。

一张张笑脸、一筐筐蔬菜、一段段故事,见证着农疗活动带来的深刻改变。从个人能力提升到家庭关系改善,从经济负担减轻到社会融入加速,农疗活动如春雨般滋润着精康家庭的生活,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

宜昌:用真心与温情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2023年,宜昌当阳市成为省级“精康融合”试点工作县市。在福彩公益金的助力下,共投入60余万元,采取“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康复模式,建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3个,服务覆盖全市10个镇(街道)22个社区,累计为符合条件的617名精障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性、规范化的基本社区康复服务。

当阳市多措并举,织密精康融合“服务网”,2024年度共服务患者1683人次。

为了让服务精准落地,当地先通过“电话+入户”摸排,给患者建了“一人一档”——谁需要躯体训练、谁要改善睡眠、谁有就业意愿,台账上写得清清楚楚。康复站点里,手工制作课上,患者们穿珠子、编竹篮,动手能力一点点恢复;经颅磁治疗室里,仪器运转的轻声中,不少人的睡眠难题慢慢缓解;心理疏导室里,咨询师的耐心倾听,帮他们卸下了积压许久的情绪包袱。

特别关注更多 >

中华智库更多 >

携宠生活更多 >

健康哨兵更多 >

明医方药更多 >

公益先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