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然。虽然他身体素质好,但血管堵塞的风险因素可不止一个。除了年龄、性别这些不可控因素,还有很多“隐藏款”的危险因子,比如:
1. 家族遗传史:蔡少芬就提到,张晋的家族有遗传倾向,他本身也有胆固醇过高的问题。这就像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可能就会引爆。
2. 饮食习惯:重庆人嘛,爱吃麻辣火锅、重油重辣,这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了。蔡少芬说,为了健康,张晋现在把油腻的东西都戒了。但以前长期的高油高盐高胆固醇饮食,对血管的伤害可是日积月累的。就算你天天健身,也架不住“病从口入”啊!
3. 工作压力与生活方式:拍戏是个高强度的工作,熬夜、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这些都是血管健康的大敌。虽然身体素质好,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血管也容易“过劳”。
4. 年龄因素:张晋1974年出生,今年也快50岁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的风险自然会增加。
所以你看,即使身体素质再好,如果其他风险因素凑在一起,也可能“防不胜防”。张晋这次的经历,就像是给所有忽视健康信号的人提了个醒:别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就肆无忌惮地挥霍健康资本。
三、中医怎么看待血管堵塞?

从西医角度看,血管堵塞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那中医又是怎么看的呢?
在中医理论里,血管堵塞通常被归入“胸痹”、“心痛”、“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它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阻、寒凝血脉、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有关。
气滞血瘀:情绪不畅、压力过大,导致气机运行受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脉络,就形成了堵塞。
痰浊内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浊阻于血脉,也会导致血流不畅。
寒凝血脉:感受寒邪,或者阳气不足,血脉失去温煦,血液运行缓慢,甚至凝滞不通。
气虚血瘀:年老体衰,或久病耗气,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也可导致血瘀。
简单来说,中医认为,血管堵塞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气血阴阳的失衡。张晋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大,可能导致了气滞或气虚;饮食习惯偏向油腻辛辣,可能助湿生痰;年龄增长,阳气渐衰,也可能导致寒凝或气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为“瘀血”和“痰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北京荟敏堂马中凯教授就指出,血管堵塞在中医看来属于“淤血证”的范畴。当血管发生堵塞时,身体会表现出胸闷、气短、心痛等症状。中医治疗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红花、鸡血藤、丹参、赤芍、牛膝、桃仁等,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还认为,湿气和淤血常常相互影响。湿气重的人,血液容易粘稠;而血瘀也会阻碍津液代谢,加重湿气。有中医观点认为,很多血管堵塞的情况,其实与体内湿气积聚日久有关。
四、血管堵塞有啥征兆?别等“亮红灯”才后悔
很多人觉得,血管堵塞嘛,肯定是突然就“堵死”了,然后人就倒下了。其实啊,大多数情况下,血管堵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身体会提前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只是很多人没留意罢了。

常见的征兆包括:
胸闷、胸痛:特别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信号。
气短、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轻微活动后就感觉上气不接下气。
头晕、乏力:感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心悸: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手脚麻木、发凉:尤其是冬天,手指或脚趾感觉冰凉,活动后好转不明显。
张晋之前其实就有过两次类似的情况,三月份就发过一次,但当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正常的。这说明,有时候常规检查未必能立刻发现问题,或者问题还处于早期阶段。所以,当身体出现这些“蛛丝马迹”时,千万别大意,及时去医院检查才是正道。
五、如何预防血管堵塞?中西医结合更全面
既然血管堵塞这么危险,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结合中西医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管住嘴(西医+中医):
2025-10-24
2025-10-24
2025-09-10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