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企善行 > 正文

拼多多“回家的钥匙” 守护“三线建设”奉献者

改变发生在今年7月。亢奶奶所在辖区的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檀溪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浩国,将一把采用北斗卫星等高精度定位技术,匹配老人们使用钥匙习惯,特意打造的“回家的钥匙”,在襄阳站产品试用阶段,送到了亢奶奶手上。

这把“回家的钥匙”可精准定位老人位置,家人则可在手机上查看老人位置轨迹。老人一旦走丢,“钥匙”可第一时间向社区民警和家属提供位置信息,路人发现老人时也可扫描钥匙上的二维码联系社区民警,在保障老人隐私的同时助力他们安全回家。

祝女士吃下了“定心丸”。“我可以随时查看母亲的定位,知道她是否安全。即便她万一哪天又走失了,我们也知道从哪里找,效率会快很多。”她开心地说道。

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他们:换“回家的钥匙”来守护

在亢奶奶居住的东方化工厂家属院里,还有一万多名原来厂里的老职工。一些人和亢奶奶一样,同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包括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

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街道滨湖社区党委书记卓娅琼介绍,社区里有很多参与“三线建设”的老人,他们中很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工程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有30余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汪浩国表示,目前已为辖区内所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发放“回家的钥匙”,建立起人防+技防的双重发力机制,降低老人们的走失安全风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少区域都有老人走失的警情发生。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真武山派出所教导员肖晨和襄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警犬管理工作大队大队长王罡,就经历过一场耗时48小时的搜救。

被搜救的老人是昝先生年近九旬的父亲,也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位老父亲曾经上战场打过仗,身体一直都还不错,但却在一次晨练后未回家,手机也关了机。昝先生发动亲友苦寻多时无果后报了警,心里是焦灼不安。

肖晨介绍,通过查看大量视频后发现,这位老人在视频中最后出现的地方,是在真武山的山脚下。因山上寻找困难,最终出动警犬参与搜救。

王罡表示,搜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要比搜寻普通人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他们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来来回回地走,复杂的行动轨迹给依靠气味追踪的警犬搜寻带来很大困扰。他们在陌生的地方还会表现出恐惧心理,为躲避人群甚至藏匿在沟渠里,对搜寻人的呼喊也不作回应。最终,这位老父亲因体力不支坐下休息时才被找到。

走失的老人,时常面临各种危险。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庞公派出所社区民警黄飞负责的辖区里,曾有一位80岁的老人在一个月内就走失了5次。最近一次是在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走失,被找到时躺在一个废弃厂房附近的花坛上,已经奄奄一息,好在及时送医才捡回一条命。

黄飞表示,走失的老人常常面临溺水、中暑、冻伤、交通事故等风险。走失的时间越长,安全风险就越大。依靠传统查看视频锁定走失人最后位置的方式,成功找到人较为顺利也要四五个小时,还要出动大量警力才能办到。

拼多多“回家的钥匙” 守护“三线建设”奉献者

民警黄飞在演示如何使用“回家的钥匙”。王鹏|摄

如今,黄飞负责辖区的十余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都用上了“回家的钥匙”。“现在,我们的效率提高了很多,也不需要很多的警力。因为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定位走失老人的位置,不再需要复杂的查找视频等过程,我们最快7分钟就能找到他们,最慢也只需要半小时左右。”黄飞满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