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在张复星看来,做公益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是个可以从事终生的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或许薄弱,可是当一群人的力量聚合在一起时,就可以聚光成芒,让世界少一点纷争,多一点爱与温暖。”这就是张复星的初心。
“中国朋友,谢谢你!”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做公益也一样。地震、水灾、火灾……在从事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张复星被一场场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伤害震撼了。从2010年出省援助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开始,他逐渐将救灾作为自身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切从零起步。为了学习专业的救灾知识,张复星自费参加各种培训,甚至出国交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系统地掌握了灾后的紧急安置、中长期安置、灾后重建等一整套体系与流程,并开始走向海外参与救灾行动。
路虽远,爱无疆。2016年厄瓜多尔“4·16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是第一批向该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之一,救援人员和物资迅速抵达灾区,张复星也以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委员的身份进入灾区。
在这次救援中,他负责灾后安置点的规划建设。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他所提议的选址、方位、搭建方式都被采纳,而投入使用后,安置点的安全性、卫生环境、健康标准等也得到了受灾民众与当地政府的认可。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中国救援团队再次万里驰援,张复星也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再次踏上了逆行之旅,在震中城市卡赫拉曼马拉什省规划设计灾后安置点的分布图,指导平整土地和通水通电,组织志愿者克服没水没电的困难,加班加点搭建帐篷。最终,仅用了近10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临时安置点——土耳其“中国村”,安置灾民500多人,成为当地的样板工程。
“中国朋友,谢谢你从远方赶来!你展现出来的能力,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离别时,一位土耳其灾害和应急管理局的官员对张复星感谢道。
初到一个地方,没有资源、语言不通、信息不全,如何开展工作?“这时,我只要在闽侨圈里发一个求助消息,就会得到迅速的响应。闽籍侨胞所展现出来的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让世界看到了福建的慈善力量。”张复星说。闽籍华侨华人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四分之一。每一次海外救灾,张复星都得到了当地闽籍侨胞的鼎力相助。
在厄瓜多尔,他担心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厄瓜多尔福建同乡会会长陈吓弟立即安排了翻译与车辆,全程陪同他协调各项救灾事宜;在土耳其,他担忧资讯不全、物资不足,南安华侨、现任土耳其中国商人协会副会长陈国雄主动对接资源、沟通联系,解了救灾团队的燃眉之急……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虽然语言不同,但是痛苦却是相通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去抚慰,尽快去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重建家园,开始新的生活。”张复星说。
公益精神薪火相传
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千万人的力所能及。
“培养青年人的公益精神,不仅对个人成长有助益,也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大有裨益。”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张复星与团队成员在福建义工俱乐部成立了儿童团,带领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失孤儿童、残障人士做起,将公益融入生活,为福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其实,儿童团的孩子大部分就是团队志愿者自己的孩子,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在福建义工俱乐部里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