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顶着荷叶走在田埂上时,韩宾伟或许没想到,“铁血夕阳红——抗战老战士口述史”公益团队在今天依然有人接力向前跑。
彼时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他,如今已成为一名从事历史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回忆起当年和同伴一起寻访抗战老兵的场景,韩宾伟有说不完的话:“就像一帧帧画面在我脑海里闪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铁血夕阳红”口述史团队已经走过了10年时光,一批批青年师生跨越15个省份、寻访近300位抗战老兵、整理口述史料150多万字……
7月14日,团队成员在江苏扬州采访抗战老兵朱扬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曹伟/摄
在团队现任队长孟舒扬看来,老兵终会老去,但团队记录下的影像、文字、声音,能让他们的故事和承载的精神永远活着。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活的抗战史”
“爷爷,您参加高邮战役那段历史还能回忆起来吗?”在江苏省军区扬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铁血夕阳红”团队的6名师生,簇拥在97岁的抗战老兵朱扬人身边,凝神听他讲抗战故事。
1943年,15岁的朱扬人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一名通讯兵,在江苏、安徽两地参加了多场抗日战役。
朱扬人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得知学生们要来,他十分激动,早早穿上了挂满军功章的军服。
录音、摄像、做笔记,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原本计划半小时交流,但朱扬人滔滔不绝地与队员们分享,最后聊了近两个小时。孟舒扬说,这次寻访很成功。
80年前,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境内打响,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动高邮战役,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内的日伪军据点。
作为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扬州地区的抗战老兵人数,在江苏省位居前列。
2015年5月,正在筹划暑期进行江都近代水利口述史研究的历史学专业大二本科生韩宾伟,被学院安排了一个“急活儿”。
学校关工委希望能让文学或历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给学校6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退休教师写报道,献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首篇抗战老兵方建中的图文报道完成后,老师很满意,希望我们能将6位老兵的故事都写出来。”韩宾伟接下了这个任务。
学校老兵的报道完成后,已快到暑假。一天,学院老师找到韩宾伟,希望他们能把“拯救抗战老兵口述史”作为实践课题,去寻访各处抗战老兵。两人一拍即合。
韩宾伟首先计划采访扬州市境内老兵。但扬州有多少老兵?分布在哪?能否采访?这些他们都不清楚。
通过询问、调研,他们最终摸清了基本情况,当时扬州约有抗战老兵240位。他便与5名同学,组成了6人小组,“兵分三路”开始寻访。
韩宾伟说,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活的抗战史,他在团队创立之初就下定了“为抗战述史,为老兵立传”的决心。
一个暑假时间,他们先后寻访了70多位老兵,并汇编了《铁血夕阳红——扬州抗战老战士访谈录》一书。历经多次修改,9年后,这本书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