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共同为这场公益行动发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蔡浙飞,网络作家天蚕土豆,国家一级演员陶慧敏及演员张晨光、李健、秦俊杰等,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东京奥运会女子平衡木冠军管晨辰,皮划艇世界冠军许亚萍……众多文艺工作者、体育健儿等录制视频为活动打call。
现场观众在助眠体验区体验智能安睡仪。王刚摄
今年,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人们不仅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突破,科技工作者的健康问题也引起新的关注。今年活动前夕,AI具身机器人“小杨”为活动预热助威,活动现场,科技工作者健康睡眠服务行动正式开启,将推进睡眠义诊、健康宣教等系列服务。而在现场特别设置的“助眠体验区”,系列智能穿戴设备、睡眠监测软件等新技术令人耳目一新,让公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们体验到“科技+助眠”的便利与改变。
“没想到一句‘我睡不着’能换来这么多帮助。”“90后”程序员小林在活动现场体验智能安睡仪后如是感慨。
这份公益之心更因时代之发展、理念之更新延续。
走进2025年“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的现场,后方悬挂着的多幅巨型海报十分醒目——深浅不一的蓝色背景下,记录着过去三年来每场活动的精彩主题。
2025“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会场后方的海报墙,展示了过去三年的活动主题。王刚摄
回溯2023年,秉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信念,活动首次向社会各界发出“每天早睡一小时”的诚挚倡议,创新性地迈出改善大众睡眠的第一步。
步入2024年,活动更加精准地聚焦于青年群体,联合高校、医院、企业等多方力量,关爱大学生身心健康,掀起了一场睡眠健康的革新风暴。
来到2025年,活动心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顺应科技发展大势、着眼全球睡眠健康,以“共享健康与世界同步好眠”为主题,邀请国际青年、中外专家等共论睡眠健康,让健康睡眠的理念跨越山海、连通世界、惠及全球。
阵容不断升级、形式愈加丰富、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高……活动延续三年的背后,是社会责任的内核驱动、公益初心的代际传递,更是对生命健康的深切关怀与时代呼唤。
做一次公益活动不难,难的是秉持一颗公益之心,延续这份初心与情怀,并将公益活动锻造成为公益品牌,让公益光芒历久弥坚。
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当“每天早睡一小时”从口号化为城市夜晚的呼吸节律,这场公益长跑或已超越健康倡导本身,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生动注脚。而一点微小的改变,也能汇聚成光,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