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行中华 > 正文

“小而美”的爱心包裹跨越国界 搭建联结中外友谊的桥梁

截至目前,国际爱心包裹项目已在缅甸、尼泊尔、柬埔寨、纳米比亚、乌干达、蒙古国、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巴基斯坦、老挝、菲律宾、南苏丹、布隆迪、乍得、伊拉克等15个国家开展,累计惠及139万儿童,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四——“优质教育”做出了努力。

而对于受益儿童来说,“国际爱心包裹”不仅仅是一次物质的捐赠,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互动。尤其每一个包裹里都附有一张捐赠人寄语的友谊卡,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同时将爱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也欢迎孩子们长大后来中国看看,为两国的友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份“来自熊猫国度的礼物”不仅深受当地政府、民众,尤其是学校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2018年,尼泊尔贾纳克布尔市长帕马秀尔对爱心包裹在当地的捐赠表示感谢,“书包里的彩笔就代表希望。而这些书包就好像一颗颗友谊的种子,撒播在孩子心里,会慢慢成长开来”。2019年,柬埔寨首相办公室副主任、柬埔寨民间组织联盟论坛主席盖里维西参与爱心包裹发放后,感慨地说:“人在儿童时得到一件礼物,他会铭记终生,国际爱心包裹就是这样的一份礼物。”有一次在纳米比亚,基金会给一所学校发放完爱心包裹后,全校1000多个孩子都沸腾了,向潮水一样涌过来和团队工作人员拥抱。令人感动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国外,受益人并不完全知道捐赠机构的具体名称,他们简称我们‘China   Foundation’,说明他们都知道爱心包裹是来自中国的基金会、来自中国人的捐赠。”陈红涛动情讲述:“国际爱心包裹是从心到心的桥梁,它向受益国小学生传递了来自中国人民的爱心与祝福。”

携手中企公益出海,助力民心相通

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国际爱心包裹”已成为中国社会组织在海外开展的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它不仅得到了百万受益人和当地社区及中外政府的认可与赞誉,也为公益领域带来了可借鉴的公益模式,激发了公益界的活力,增加了社会对公益界的信心,助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开启全民公益的转型升级。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求学、旅游,中国企业亦大步迈向世界舞台。陈红涛表示,作为有担当的民族与国家,中国公益的力量更应紧随时代步伐,走向世界。此外,从国际视角审视,发达国家在全球欠发达地区的公益机构数量众多,相比之下,中国公益机构的海外足迹尚显稀疏。国际企业进入中国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样,中资企业走向世界时也应承担起海外社会责任,这也是基金会推动公益国际化的重要动因。

“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更多地中资企业走出去,共同为构建立体的中国人民的形象贡献力量。”陈红涛透露,基金会已编纂《中国民间机构海外拓展国别操作手册》,全面总结基金会国际化项目在政策遵循、文化尊重、海外执行等方方面面的宝贵经验,旨在助力其他有志于出海的公益机构和中资企业规避风险,顺利前行。

在近期召开的国际爱心包裹项目五周年成果总结会上,基金会宣布推动国际爱心包裹项目再次升级。包裹类型和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体育包和中国文化手册,并计划组织志愿者赴受益学校开展中国文化交流活动,为拉紧中外友谊、助力民心相通继续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奥运冠军、乒乓球超级全满贯得主邓亚萍女士、羽毛球世界冠军刘雨辰也加入到国际公益行列中,担任爱心大使,将以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助力国际公益实践走的更深更远。

秉持“大爱无疆,民心相通”的理念,小小的爱心包裹化身为友好与爱的使者,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着深情厚谊。展望未来,陈红涛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随着这些爱心包裹的不断传递,能够带领更多中国的面孔出现在海外公益活动中,展现更加多元、温暖的中国形象,传递来自东方的爱与力量。”(完)

(责任编辑:洪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