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温情并存,爱心跨越千山万水
爱心包裹的出海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尽管爱心包裹项目在国内已相当成熟,然而在国际层面,如何筹集善款、海外捐赠资源的匮乏成为了前行路上首当其冲的难题。
爱心包裹国际化的设想得到了阿里巴巴公益的认同和支持,秉持先试行再推广的理念,双方达成共识,最初在4个国家开展试点。随后国际爱心包裹团队对项目的产品设计、实施流程等进一步完善,项目效果也在公益宝贝平台产生了积极的反响。2019年2月,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正式开启“国际爱心包裹”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为100万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内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小学生发放爱心包裹,改善他们的基本学习和生活条件。
项目的海外落地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尤其与国际性公益组织不同的是,基金会在开展国际项目之前,没有现成的遍布全球的组织网络,在进入新的项目国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包括项目的包裹内容设计、与受益国建立联系、海外执行相关的跨国运输、清关免税、所在国仓储和内陆运输等全部环节,都需要项目团队进行细致的调研与设计。
为了确保爱心包裹能够精准符合困境儿童的需求,项目团队在尼泊尔、柬埔寨、缅甸和纳米比亚等国家开展了长达半年的调研。他们通过与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以及实地观察,深入了解了当地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陈红涛对国际爱心包裹提出了几点设计理念——基于受益人需求、尊重国别文化、体现中国元素和当地特色、减防灾知识融入、绿色环保、传递友谊,旨在帮助受益国儿童全面发展。
项目团队精心设计的爱心包裹被命名为“来自熊猫国度的礼物”,包括书包、基础文具、美术用品、益智玩具和生活用品五大类共105个单件。这些物品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还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和受益人所在国家的元素,让当地小朋友更容易使用,也能爱上熊猫所在的国度。与此同时,根据受益人的实际需求,项目还不断更新升级,关注美育和文化交流的“画家宝盒”、关爱健康的卫生清洁用品、关心成长的餐盒、水杯、雨衣等陆续加入包裹内容,让受益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真挚爱心。
陈红涛告诉环球网记者,最初每个国际爱心包裹的预算是一百元。但随着项目的深化,团队不断丰富内容,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元素,最终将单个包裹的预算调整至一百五十元。陈红涛强调,这笔预算资金解决了每个包裹涵盖设计采购、国内外物流仓储及当地合作伙伴的所有费用。在未来,国际爱心包裹的内容会根据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确保每一笔善款都能实实在在转化为一个满载爱心的包裹,送到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手中。
在爱心包裹发放环节,团队还编写了《国际爱心包裹受益学校操作手册》,对参与爱心包裹发放的受益国教育部门官员和项目委员会全体成员进行培训。此外,为了降低包裹发放成本,基金会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整合各类志愿资源的优势,动员了海外中资企业资源,为爱心包裹提供仓储和运输,有的中企还参与了包裹发放的志愿服务。这些中资企业的积极参与,让国际爱心包裹的传递之路变得更加通畅,同时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正能量,展现了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来自熊猫国度的礼物”传递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用“小而美”形容爱心包裹无疑是最贴切的诠释,百元的捐赠成本让它成为大多数人可以参与公益。在陈红涛看来,爱心包裹更承载着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会推广全民公益理念的使命愿景,期盼让“小包裹 大爱心”能触达更多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