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主要让狗狗学习如何跟人类打交道,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梁延方介绍说,寄养家庭需遵守注意事项,确保按照相关标准来养,“比如,吃饭要听口令,培养其服从性;不能天天抱着、宠着,使其太黏人;不能经常玩球类等追逐游戏,避免其对移动物体产生太大兴趣,将来会给视障人士带来安全隐患……”
1岁左右时,预备导盲犬回到学校,开始系统接受基础训练、实地训练、适配训练等。
“这一阶段,共有30多个大科目,每科都要‘考出好成绩’才能‘毕业’,淘汰率大约一半。”梁延方说。
以四五十天的基础科目训练为例,预备导盲犬“学习任务”可不小:面对宽、窄路线,如何选择;遇到死胡同,如何绕行;高空障碍物、地面障碍物,如何识别;障碍物若换成移动的,像驶来的汽车、迎面跑来的小孩,该如何处理……
“在此基础上,狗狗们迎来为期半年的实地训练。”梁延方告诉记者,预备导盲犬要把“书本知识”应用到户外,“去真实的、车水马龙的路上,练习如何乘地铁、公交、出租车,如何找楼梯、直梯、扶梯……”
最后,经过与视障人士约1个月的“适配训练”,一路过关斩将的导盲犬,正式上岗。
爱心传递
3年前,从学校“毕业”的导盲犬“云奶豆”,成了张阿姨的“知心伙伴”。
张阿姨今年50多岁,是一名视障人士,平日在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此前,儿子提议申请一只导盲犬时,她不太情愿:“一只狗狗,就能带我走路?”经过家人反复劝说,她决定尝试一下。
“云奶豆”的到来,彻底“点亮”了张阿姨的生活。如今,有导盲犬陪伴,张阿姨去银行、按摩店、菜市场,都可一个人完成。渐渐地,不太爱说话的她也变得开朗起来。
“最令人感慨的是,张阿姨与‘云奶豆’,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相处方式——在开阔、平坦且熟悉的路上,‘云奶豆’会带着张阿姨,轻轻地跑起来。”梁延方笑言,从专业层面看,狗狗这个动作是不规范的,“但张阿姨很开心、狗狗也很适应,那是独属于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
“很久很久,我都没有这种‘自由的感觉’了。‘云奶豆’于我而言,就像‘夜晚里的月亮’。”张阿姨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让梁延方感动又自豪:“‘狗狗像月亮’,多么浪漫的比喻。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自2017年运营以来,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已累计培训预备导盲犬40多只,但顺利“毕业”并找到使用者的仅有14只。与此同时,正排队向该机构申请导盲犬的视障人士达数百人,遍布全国各地。
“导盲犬训练非常不易,其稀缺性决定了申请难度很大。”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工作人员罗洁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申请者需具备多项条件,比如一级视力残疾、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每天有出行需求、使用者及家属要善待导盲犬并接受机构回访等,“我们的主要考量是,要让导盲犬去‘最该去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这几年来,学校培训出一只成功上岗的导盲犬,平均成本约20万元。而所有的导盲犬,都是完全免费适配给视障人士使用的。
“从预备导盲犬到正式导盲犬,其培养成功率不到50%。也就是说,一只成功的导盲犬背后,承载的是两三只犬的采购、训练、生活等成本。”罗洁说,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机构的发展面临资金之困,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社会各界的捐款。
近几年,导盲犬学校参加了“云养导盲犬”活动,爱心网友通过小程序,每月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云养”一只导盲犬,在线见证其训练、成长。
“大家的这份‘爱’,散发着光和热。公益的事业,靠公众的参与和托举。”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负责人王兴说,“我们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导盲犬,加入到爱心行动中来。”(记者 高 炳)
2025-11-17
2025-11-10
2025-11-03
2025-10-20
2025-11-17
2025-11-15
2025-11-05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