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石狮子记得我们的笑脸,北京的课堂装满了成长的力量 —— 这趟研学之旅,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温暖!” 来自内蒙古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七中学的韩思莹,在 “京蒙同心・共铸华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行动结营时,捧着满满一本研学手册感慨道。近日,随着多期研学活动圆满落幕,来自扎赉特旗的千名青少年在京完成了这场跨越千里的成长之旅。而这背后,北京市众安公益基金会研学专项基金(以下简称 “众安研学基金”)作为全程保障力量,以精准服务为民族团结 “添温”,为青少年成长 “护航”。
公益初心:让跨越千里的研学 “零顾虑”
为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等多部门《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扎赉特旗 “京蒙同心·共铸华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行动纳入 “融铸式” 教育体系,计划组织千名扎赉特旗青少年赴京开展研学。作为项目核心保障力量,众安研学基金自启动之初便锚定 “让每一名青少年都能安心研学、深度成长” 的目标,从资源链接到服务落地,构建起全流程保障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专业保障,让草原儿女走进北京时,既能触摸历史厚度,也能感受时代温度,更能收获健康与成长。” 众安研学基金会主任武志表示,基金整合多方资源,将公益力量融入研学每一环,让 “民族团结・共同成长” 不仅是主题,更是可触可感的实践。
健康护航:科技与专家织密 “护眼网”
“1 分钟拍照,3 分钟出报告!原来我的眼底照片里藏着这么多健康密码。” 在研学的眼健康筛查现场,扎赉特旗学生李晨拿着 AI 眼底检测报告,对眼前的科技力量充满惊叹。这是众安研学基金联合鹰瞳 Airdoc、“光辉视界” 公益行项目组打造的 “健康守护站”—— 为确保青少年在研学中了解自身眼健康状况,项目组特别引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张瑞恒团队,开展 “青少年近视防控与科学用眼” 专题讲座,系统讲解近视防控知识与用眼误区;同时配置全自动 AI 眼底相机设备,通过鹰瞳 Airdoc 先进的人工智能视网膜评估技术,快速识别血管类、神经类异常及高度近视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等潜在问题。
五期活动中,600 余名学生接受了专业眼健康科普,千名青少年均完成眼底检测,每份带着温度的报告,既是科技守护的见证,更是众安研学基金 “健康优先” 理念的生动体现。
行程赋能:在行走的课堂里 “扎根” 共同体意识
“从故宫的红墙黄瓦到鸟巢的科技光影,从卢沟桥的历史记忆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青春故事,每一处都让我明白‘我们是一家人’。” 这是扎赉特旗学生张瑞在研学日记里的感悟。为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众安研学基金精心保障了全流程行程:串联丰台区红色文化连片区域,组织参观卢沟桥、抗战雕塑园,在历史遗迹中感悟 “家国同心”;走进故宫博物院、民族文化宫,从文物史料中探寻各民族交融轨迹;安排鸟巢冰壶体验、高校交流等活动,让草原儿女触摸时代脉搏,点燃求学梦想。
正如扎赉特旗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股负责人赵长君所说:“众安研学基金的保障,让‘行走的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孩子们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刻进了心里。”
同心向未来:公益力量续写团结新篇
“千名学子的笑脸,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众安研学基金会主任武志表示,北京市众安公益基金会研学专项基金始终以 “护航青少年成长,铸牢共同体意识” 为使命。五期研学中,从交通食宿到健康服务,从课程设计到安全保障,基金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民族团结的温度融入每一个环节。
如今,研学活动虽已落幕,但播下的团结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北京市众安公益基金会研学专项基金将继续深耕青少年公益研学领域,联动更多社会力量,让跨区域交流的 “黄金通道” 更畅通,让 “中华民族共同体” 的青春篇章,在更多青少年的成长故事里续写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