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资讯 > 正文

四川“柑橘村”200多名果农变主播 杭州数字经济助县城留住年轻人

在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的直播室,60岁的果农何辉祥戴起老花镜,认真地对着电脑学习直播话术。94年出生的村支书张桂华在一旁耐心地指导。

作为“数字乡村示范村”,笋子沟村的200多名果农,扛起锄头能干活,架起手机会直播,把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借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搭上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电商快车,不仅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连一些中老年村民也加入了电商队伍。

巧借“东”风,“柑橘村”兴起直播热

今年是张桂华当选笋子沟村党支部书记的第5个年头。

2021年,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奶奶,她辞掉了在成都的工作,回老家参选村支书,成了苍溪县最年轻的村支书之一。新官上任的“小张书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村里缺钱缺产业,主要农产品是柑橘,但找不到销路也卖不上好价钱,村集体账户上没有一分钱。”

改变的契机,来自1600多公里外的杭州。也是在202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与苍溪县结对的,是阿里巴巴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区。当年底,阿里巴巴公益团队来苍溪开展电商培训,张桂华立刻报了名。这个第一次接触电商直播的姑娘,10分钟只说出一句“哈喽”,一单货都没卖出去。尽管如此,她仍然深深地认识到,电商直播是解决村里困局的好办法。

不过,想劝村里比她大一辈的叔伯阿姨们学直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桂华决定自己带头示范,发动身边的小伙伴组建了一支“村干部+选调生”直播团队。从柑橘品种讲解到果园实景展示,从试吃体验到产地直发——在杭州老师的指导下,这群年轻人从零开始学习镜头语言,迅速从“带货小白”成长为“柑橘网红”。“我们从农民手中高价收购柑橘,再通过直播带货,以村集体合作社的名义销售出去,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2024年柑橘采摘节期间,张桂华带领团队创下400吨的线上销量。

四川“柑橘村”200多名果农变主播 杭州数字经济助县城留住年轻人

这样的成绩,让村民们纷纷打消了顾虑,主动加入直播大军,一股“人人都是主播,家家都开网店”的风潮席卷笋子沟村。村里定期举办的“柑橘品鉴会”讨论选品策略,村民甚至自发组织“直播擂台赛”比拼技术,粉丝最多的已超过万人。

四川“柑橘村”200多名果农变主播 杭州数字经济助县城留住年轻人

与此同时,杭州也不断加大帮扶力度,让村里的柑橘“提档升级”——余杭区投入350万元资金,在村里打造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实现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实时监控,利用AI视觉识别技术对柑橘按大小、糖度精准分级。

如今,笋子沟村“金凤柑橘”的品牌越叫越响,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甚至漂洋过海卖到了老挝、缅甸,每年销售额超过三百万元。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返乡参与

如今,张桂华的五年任期即将进入最后一年。这位“90后”村支书,留下的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上升到了30多万元,柑橘收购价从一块多涨到了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