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直部门每月至少深入挂钩帮扶镇(街)现场指导或召开帮扶专题会议1次,并发挥部门优势,整合辖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力量,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协调上级补助资金,由党员干部与特殊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分类落实个性化的服务帮扶举措,实现特殊困难群众“安全有人关注、平日有人照应、就学有人帮扶、就业有人扶持”。
新罗区交通运输局成建制走访下沉,全体干部职工精准挂钩村(社区),摸清困难群众各方面情况
区政协建立“1+1+2+N”(即:1名特殊困难群众,至少1位科级以上领导挂钩,专委会、政协联络组互助2个政协组织结对,N名街道社区干部挂钩)帮扶机制,区政协6个专委会干部、8个联络组委员全员参与帮扶工作,并积极搭建多元联动平台,探索“政协+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帮扶模式,开展“委员爱心行动”“健康暖心行动”“陪伴润心行动”“家居舒心行动”“就业安心行动”等“五心”帮扶行动,广泛动员委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物资捐赠等支持。目前,全区政协委员累计捐款物近8万元,开展帮扶活动12场,惠及特殊困难群众20余户、残障人士100余名。
东城街道积极响应“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号召,有效发挥回家党员资源和特长优势,通过党建联建、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等方式,广泛引领回家党员办理“微实事”,解决群众“烦心事”。
其中,永兴社区成功吸引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医术精湛的医生、业务熟练的公职人员等涵盖各行各业的7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聚焦社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群体,构建起一支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队伍,由党员们主动结对帮扶,开展“订单式”服务。
以“精准施策”为“覆盖面”
强化政策主抓帮扶,聚焦教育、住房、医疗、兜底保障等方面问题,财政、民政、残联、妇联、计生协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整合各类政策资金、救助项目、公益基金、慈善捐助等,围绕医疗救助、教育扶持、就业帮扶、社会救助等重点领域细化措施37条,确保帮扶措施靶向发力、精准到位。
新罗区各级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助残暖冬”服务活动
同时,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社会救助”等政策,发布龙岩本地方言制作的4集“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短片”,结合各镇(街)墟天、社区“居民夜谈会”等,组织业务骨干下沉一线,通过设立政策咨询台、发放政策宣传手册、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详细介绍救助政策及政策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以及救助标准,提升帮扶政策知晓率。坚持精神关爱、纾困解难、落实政策一体推进,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帮扶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困难群众,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以最大努力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各项保障政策落实见效,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区卫健局发挥部门优势,建立健全长效健康帮扶机制,落实全区特殊困难群众签约家庭医生全覆盖,向特殊困难群众发放家庭签约医生联系卡,签约家庭医生每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指导服药、就医、卫生保健等,并做好随访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主动联系社区、街道,及时协助送医,并指导龙岩人民医院、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绿色就医通道”,让特殊困难群众健康帮扶有“医”靠。截至目前,家庭签约医生上门随访157人次。
区残联坚持以无“碍”促有爱,采用“整镇推进、一户一策”模式持续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发动镇街、村(社区)网格人员力量开展拉网式入户核查,全面了解辖区残疾人的居住环境、住房状况、残疾程度等基本信息,依据残疾人的不同类别与程度,综合“个性化与人性化”需求,共投入163万元,科学制定适宜安装的无障碍改造设施方案,改造340户。
曹溪街道莲庄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党员志愿者、社区女同胞、困境儿童母亲等共同组建“爱心妈妈团”,携手龙岩市精神残疾人协会、龙岩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等联合打造“儿童关爱中心”,举办特需儿童家庭亲子运动会,开办“向阳小学堂”、社区“圆桌课堂”等各类特色公益课,为困境儿童提供艺术疗愈、心理辅导、团体活动等多元化的互助平台,协助困境儿童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服务15场次,服务辖区临时照护困难家庭523人次,服务新罗区中心城区困境儿童家庭300余个。
南城街道运用“双轨帮扶”架起党群连心桥,通过国家电网大数据技术“爱心监测”RPA程序,对高龄独居老人和特殊困难群众的用电量进行监测,当程序出现告警时,及时提醒监护人或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累计帮扶居民20余户,精准高效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和关切。
西陂街道推行“党员接单+专业赋能”模式,整合辖区内在职党员、共建单位、医院、企业和社工等多方力量,组建医疗、法律等党员特长服务队5支,依托“社区e家”智慧平台“三单制”服务模式(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在线发布困难群众“需求清单”23个,44名党员结合专业技能主动认领帮扶任务,线下精准开展医疗救助、政策咨询、康复护理等志愿服务14次,解决特殊困难群众问题19个,着力打造“15分钟关爱服务圈”,构建起“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如,西湖社区在职党员、龙岩市第三医院主任护师谢芳,结合医疗专业知识,向特殊困难群众普及慢性病管理要点、入户提供健康监测服务,用专业技能践行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责任。
以“多元共治”为“立体网”
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机制激发强大活力,设立200万元关心关爱基金,建立健全关心关爱基金管理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募捐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捐款,干部职工积极响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特殊困难群众的活动中来,由社会组织开展特色帮扶项目、企业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志愿者团队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帮扶格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关爱。
新罗大池商会积极参与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