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资讯 > 正文

上海乳腺癌患者积极参与龙舟运动和志愿服务 齐力划桨,拓宽生命的航道(民生一线)

难忘在意大利比赛期间,当地华侨华人自发前来为她们加油,送来水果、牛奶等食品,国外观众也情不自禁为她们欢呼赞叹。当队员们举起五星红旗合影时,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异国他乡分外强烈……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训练,这群乳腺癌患者完成了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天方夜谭”到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赛事,她们用一舟、一桨、一双手,在超越自我的生命航程中,诠释了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抱团抗癌,从心灰意冷到生命绽放

“星星跟着月亮走,葵花跟着太阳走,我们跟着新时代,幸福美好一起走……”市京社区睦邻中心的活动室里,非洲鼓培训正在进行。伴随着《幸福中国一起走》的音乐声,黄桂英和队友们一起,有力敲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节拍。

“平时在电视上看运动员,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运动员出现在电视上。”作为龙舟队的一员,63岁的黄桂英2024年第一次迈出国门,与姐妹们一起赴意大利参赛。

“谁去意大利比赛?”当她将比赛照片和视频发布在朋友圈,一些多年未见的朋友纷纷表示诧异。他们难以想象,曾经因患癌而身体孱弱的黄桂英,有一天会以运动员身份出现在世界级赛事上。

回到5年前,黄桂英自己也难以想象。2020年被查出乳腺癌,手术后接受了8次化疗、25次放疗和18次靶向治疗。那时,看着自己大把掉落的头发,她不愿走出家门。

当病友推荐她加入龙舟队,她心里不禁打了一个问号:“划龙舟,我能行吗?”抱着“去玩”的心态,黄桂英上了这条“船”。两年多来,每个周末的训练她都准时参加。用她的话说,有时心里不舒服,“一到船上,和大家在一起,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如今,她的手臂结实有力,因化疗而脱落的头发恢复了往日的浓密,看起来也就50岁出头的模样。从最初的恐惧担忧,到现在发展出划龙舟、非洲鼓等兴趣爱好,同时还参加志愿服务,她说,上海倡导“群体抗癌”,病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十分重要,好的医疗政策也让她思想上轻松了不少。

黄桂英是上海市大病医保新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她告诉记者,2020年,上海将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纳入医保。政策改革后,仅靶向药这一项就省下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现在,每月中西药加在一起,她只需自付不到300元医药费。

没有谁生来坚强。从心灰意冷到生命绽放,不仅需要自我内心的勇敢翻越,更离不开各方的温暖托举。

温暖传递,志愿服务助推爱心接力

“出院后和我们一起来划龙舟!”病房里,施月波和黄桂英身穿志愿者的黄色背心,和其他姐妹一起,耐心为癌症患者进行康复和心理减压指导。红色爱心卡片写满祝福和鼓励的话语,为病房增添了一份年味儿。

每个周四,是龙舟队姐妹与长海医院病友们的约定。长海医院甲乳外科护士长陈静说,2019年以来,长海医院一直为志愿服务搭建平台,提前一天双向沟通,确定需要接受志愿服务的患者名单,再选择同病种、经历过相似类型手术的志愿者,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志愿服务中的精神支持,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提升治愈信心。”陈静说。

治愈自己,也治愈别人,正是施月波参与公益的初心。她说:“抗癌路上,我也经历过挫败。当时上海癌症俱乐部的公益帮扶,让我重获勇气,所以我想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对,自己一个人好了不算好,要大家一起好起来。”一旁的黄桂英赞同道。

这段时间为新一年公益活动奔忙的施月波,成功募集到一家企业的赞助。她说,公益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坚持到今天,离不开社会各方对癌症患者的关心关爱。长海路街道妇联“绽放生命”康复赋能项目给予支持;上海市龙舟协会对她们免除会费,并连续两年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上海一家水上俱乐部长年为她们提供免费训练场地和设施……

“手心向上接受爱,手心向下付出爱。希望我们的公益活动让爱流动起来。”施月波说,春暖花开时,龙舟队将如期启动新一年的训练,还将举办服装走秀等活动,引导更多癌症患者树立积极心态,感受生活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8日 11 版)

(责任编辑:洪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