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资讯 > 正文

叩开留守儿童的心门

袁骏有时拜托留守儿童所在村的第一书记帮忙看看孩子,但不好总是麻烦他们,“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

“我们通过加孩子微信、留电话的方式,建立了点对点的联系,但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依然没有打通。”有志愿者提出这个问题。留守儿童还在上学,且大多是寄宿生,家长可能也很难全面掌握孩子信息,“希望学校能多给我们一些反馈”。

“希望能和各部门、学校、家长拧成一股绳。”袁骏说,“也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参与进来,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龙春认为,帮扶工作要长久地开展下去,需要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

“有些志愿人员一腔热血想做点什么,报名参加了帮扶活动,可真的见到孩子之后却又不知道说啥,两个人就在那里沉默地坐着。”龙春认为,要先组织好培训,让志愿者掌握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的技巧。

“不管我们的工作多么到位,都取代不了父母在留守儿童心中的位置。”江莎提到,随着罗城当地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劳动力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她帮扶对象的父母选择回乡务工,小男孩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越来越爱笑了。

这让江莎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有了新的思考,“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务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郑全

(责任编辑:洪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