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普法是广西监狱系统“百警进校园 千警结对留守儿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民警结合接触到的真实案例,走进校园为留守儿童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给孩子们上课不能千篇一律地讲条文,我会运用以案释法的形式,给他们讲一些真实案例。”王颖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案例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对他们触动比较大。
“这个罪犯来自某某地方,可能是某些同学的同乡,他因为盗窃罪被逮捕入狱。最开始,他就是虚荣心作祟……”王颖说,这样的真实案例对于学生来说更具贴近性,让他们感觉这就是身边发生的事,足以引起警醒。
王颖在课堂上播放她在监狱里访谈服刑人员的视频,学生们看得很认真,“眼睛都不眨一下”。作为一名在监狱工作多年的干警,她积累了大量鲜活案例,“尤其是同龄人的真实案例,会给学生们带来很大震撼”。学生们对王颖说的话“特别信服”。
袁骏认为,通过对留守儿童群体开展普法教育,可以强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教会他们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保护自己,努力“从源头上解决一些问题”。
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留守儿童既容易成为违法犯罪侵害的对象,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为此,多形式、多渠道向留守儿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其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王颖在给留守儿童上普法课时,会把一个案件按照不同的角色分别进行讲解。在一场校园霸凌普法活动中,王颖将讲座分为3个部分:如果你是霸凌者,你会承担怎样的后果?如果你是被霸凌者,你要怎样保护自己?如果你是旁观者,你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日常工作中,王颖在整理青少年参与的犯罪案件时,发现一些犯罪分子专门针对留守女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她梳理了相关内容,开设未成年女性权益保护专题普法课。
“这个女中学生的男朋友在贩卖毒品的过程中,让她以快递的形式送到买家手里,这个女孩因此犯了罪。”台下的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为同龄人的遭遇而感慨,王颖从她们眼中读出震动和惋惜,这让她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鹿寨县公安局一名负责人提到,当地一个孩子被他人要求进行不法活动时,他想到了一位警官在学校给他们上的普法课中讲到法律后果,及时拒绝,没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将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关口前移,让孩子们远离不法侵害,这是一直鼓舞我的精神力量。”王颖说。
需要社会各界拧成一股绳
袁骏和帮扶对象结对近两年来,一直关注着小女孩的成长,一有机会就带上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去看她,和她聊聊生活、学习中有什么开心的、烦恼的事。
袁骏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小女孩上四年级。交流时她几乎一句话也不说,“很内向,怯生生的,基本上全是我在说”。
“孩子们明白谁在真心关爱他们。”袁骏记不清从哪次开始,小女孩愿意主动和他分享学习生活。“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现在在班上排进前三,人也越来越自信。”
袁骏有时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因为和留守儿童距离较远,并不总能获悉孩子的最新动态,“还是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一股合力”。
“孩子大了之后,学会了报喜不报忧。”随着帮扶对象进入青春期,江莎也有类似感觉,她的帮扶对象在学校寄宿,每次通过线上联系,总会告诉江莎自己一切都好。
“事实真的如此吗?”江莎还是会为孩子感到担心,有时她会联系老师询问孩子近况,“但班里有那么多孩子,老师不一定照顾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