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资讯 > 正文

天山脚下的“爱心服务队”用牧民的话讲牧民关心的事

  “同在天山下,再远都是‘邻居’”

“您把左手自然放平……”保障队卫生员、“爱心服务队”成员陈博俯下身,将血压计臂带套在63岁的牧民木拉提·拜克力左臂上,认真观察着血压计的显示屏,并给出专业建议:“要注意饮食清淡,少油少盐。”

“很多牧民家里老人都有慢性病。”陈博说,因为牧区周边暂无医疗机构,保障队抽调医疗骨干加入“爱心服务队”,定期到牧区巡诊。部分定居牧民家中水电暖设备常年缺少维护,保障队又吸纳维修、心理等专业骨干加入,为牧民排忧解难。

“牧民居住分散,需求多样,因此服务队一直在拓展职能,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保障队干部赵月华说,部队长期驻扎在牧区,了解牧区情况,开展帮扶具有先天优势。

赵月华告诉笔者,部队驻地附近有7个牧区及5户零散牧民,帮扶之初,牧民家牲畜走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次,牧民亚森家的几只羊走失,他的儿子去寻找,直到深夜还未返家。亚森向保障队求助,保障队官兵连夜出动,终于在一处山坳找到迷失方向的少年。

为减少此类情况发生,保障队党委研究后升级监控系统,并增设两架便携式巡逻无人机,助力牧民插上“智能管牧”的翅膀。

“修好了!”随着保障队水电工李斌的话音,毡房内的牧民合上电源开关,屋内瞬间灯火通明。

“这几年牧民富起来了,不少开上了汽车、添了新家电,但牧区用电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电器和用电线路需要经常维护。”李斌在这次服务活动中发现一些常见安全隐患,并指导牧民逐个排查。“从保障队到最远的一户牧民家,开车要走2个小时,但我们开展服务活动一定都会去到。同在天山下,再远都是‘邻居’。”李斌说。

  “凝聚成小家,才能更好守护大家”

“赵叔叔,你们来啦!快进来坐,刚好让我帮你们检修一下车子。”车开到牧民亚森家的房前,一位哈萨克族青年热情地走上前来。

拦车青年是牧民亚森的儿子哈依尔别克——当年,15岁的哈依尔别克寻找走失的羊时受困,所幸被保障队官兵找到。

如今,哈依尔别克学了一手汽车修理技术,在牧区周边的汽修所任职。牧区道路为砂石路面,对车辆轮胎磨损较大,易出现故障。每当有部队车辆经过,哈依尔别克都十分注意车况。

“服务队常去走访,和牧民们很熟悉。在巡逻、防控等方面,牧民时常为我们提供信息,织密了防控网络。”赵月华说。

保障队地处深山,不时有野生动物闯入,威胁到牧民、官兵人身安全。周边环境秀丽,偶有自驾游或徒步登山游客误入军事管理区。牧民零散分布在周边的家,就如同编外“哨所”。服务队成员告诉笔者,这几年夏季,白天在山上放牧、晚上在背风处休息的牧民多次遇到误入军事管理区的游客,并将他们带到保障队接受官兵的检查与劝返;遇到野猪、狼等野兽出现在保障队营区周边时,他们也会提醒官兵做好防备。

开展服务活动归来,适逢开饭时间。陈博介绍,保障队食堂的“特色菜”就是抓饭、烤包子、油香等少数民族美食。

“我们食堂的新疆菜绝对正宗。”保障队炊事班成员一级上士李亚运自豪地说,好几位服务队帮助过的牧民为了表达谢意,特意来营区教授民族特色菜制作方法。“前年有位炊事员退役回乡后,开了家新疆风味餐馆,生意还挺红火。”李亚运说。

说一家话、吃一家饭、进一家门——这个“家”,既见证各民族间的互助友谊,亦凝结着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

“军民在这里凝聚成小家,才能更好共同守护祖国这个大家。”赵月华说,“在天山脚下,我们和牧民就是一家人。”

(责任编辑:洪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