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教育公益的生态创新
“把人工智能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全世界有规划的,只有中国这一家。”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在少年云助学计划推进会表示:“落实人工智能教育的操作性,不能永远浮在天上,要有可操作性。国家竞争力靠人工智能,要靠下一代,要办好乡村区域的教育才算,(少年云)正在耕耘的是非常伟大的一个事业。”
去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少年云给出了高度评价,称该计划“以技术创新弥合数字鸿沟,为全球教育普惠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这些公益行动正催生出“城乡教育共同体”新模式。例如,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小学通过云端向杭州名校输送乡土劳动课程,城里孩子在线学习采茶、竹编等传统技艺。
AI云教室广受师生欢迎
接下来,少年云将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深度合作,深化AI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开展,持续学生信息素养追踪测评,挖掘和培育引领校的“人工智能+”典型教学案例,打磨一批高质量、有弹性的精品课程,孵化一批高质量、能落地的教研项目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