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入选案例发布会在京举办。经严格筛选和专家评审,在面向亚太地区征集的200余个项目中,共有27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入选。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母公司设立的浙江省慈善基金会民族文化进校园公益项目“薪火传承计划”成功入选,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企业基金会项目。
该案例征集与评选工作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CRIHA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RC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ICHCAP)联合主办,旨在深入交流、总结并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宝贵经验和成果,为非遗国际培训积累案例。
根据官方发布的名单显示,在亚太地区27个入选案例中,有25个案例来自中国。入选案例将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案例库,在国际培训工作中使用,并适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这不仅是对 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的肯定,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非遗的国际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坚守公益之路第四年 薪火传承硕果累累
“薪火传承计划——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母公司设立的浙江宜格慈善基金会,联合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自2021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2年项目进入四川凉山地区,目前已面向凉山42所学校78410名学生,累计开展民族非遗文化教学5650小时,完成10项非遗校本教材开发,彝绣、月琴、阿都高腔、彝族口弦、朵洛荷、金江鼓乐、蹢脚舞、傈僳族火草织布等36项非遗技艺走进课堂。
雷波县彝族月琴音乐非遗传承人取比的迪分享道,非遗文化进校园,我非常赞成。现在通过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月琴。 取比的迪是凉山州雷波县金沙镇中心校的月琴老师。在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的推动下,他将月琴带进了校园课堂。如今70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一周两次到校上课,希望孩子们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项目开展4年来,通过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民族文化传习室建设、民族文化艺术节展演、民族文化论坛和课题研究等系统化行动,有效提升了凉山地区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覆盖范围、影响人群,促进凉山地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了当地师生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