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李京呼吁从法律层面规范流浪动物管理、明确疗愈犬工作标准,同时通过公益项目提升公众对疗愈犬社会价值的认知。“文明社会应容得下多元生命形态,无论是需要帮助的孩子,还是等待被爱的流浪犬,都值得温柔对待。”
“动物福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建立在充分人权基础上。”于佳平说,疗愈犬项目的存在,恰恰彰显了一个社会对生命的包容度——当我们学会尊重弱势动物,同理与共情的能力也会反哺于人类社会。“照顾流浪犬不是浪费资源,而是‘生命平等’理念的践行,更是对下一代自然观、生命观的无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