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仁和镇小格木小学的校长杨天靖,想在本月中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开一场持续半个月的校园趣味运动会。
云南文山州实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澡堂全覆盖,累计惠及29万名农村寄宿学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摄
从今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15分钟。大学学体育专业,同时在这所小学担任体育老师的杨天靖开始为孩子们设计更多“能出汗的课间活动”。让他有底气的是,因为有了“希望澡堂”,这些跑得满头大汗的孩子可以及时在学校洗澡了。
这得益于文山州发起的“希望澡堂”公益行动。
在文山州连绵的石漠化山区,农村寄宿制孩子洗澡这件事,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为让农村寄宿制孩子洗上热水澡,2019年以来,文山州通过“政府主导+公益募捐+东西协作”的模式,建设了509个“希望澡堂”,累计惠及29万名农村寄宿学生,在全省16个州(市)中率先实现了农村寄宿制澡堂全覆盖。
润泽乡村寄宿学生的公益项目
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学习,有标准规范的操场尽情奔跑,但洗澡却是一个大难题,孩子们要么周一到周五不洗澡,要么用水管冷水洗头。这是2019年6月,共青团文山州委、州教育体育局在对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中看到的。让他们揪心的是,全州92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中,仅有421所学校建有洗澡室,但部分洗澡室没有热水或者因供水问题满足不了洗澡需求,17万寄宿学生存在着洗澡难的现实问题。
这年的8月,团文山州委、文山州青年联合会、文山州教育体育局联合发起“希望澡堂”公益项目,很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文山州委书记专题会议上,专门研究部署了“希望澡堂”建设工作;文山州级四套班子成员以及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文山州内外的企业纷纷捐款;团文山州委通过云南省青基会“云青筹”等互联网平台发起众筹。
经过4年多的努力,文山州用筹集到的6500多万元善款,完成了509个“希望澡堂”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了3年。
上海市援滇干部文山联络小组是其中一支积极的力量。“希望澡堂”公益项目发起后的两年,上海社会力量就为文山捐建160所“希望澡堂”。其中,马关县18所学校的“希望澡堂”在2020年5月3日便投入使用。
17岁的上海女孩顾晓雨也参与了捐赠。
顾晓雨的爸爸是第11批上海援滇干部顾瑜,“希望澡堂”公益项目发起后,他募集到爱心资金171万元,在文山建设了24个“希望澡堂”。
2019年暑假,顾晓雨第一次随父亲来到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在一所小学,她看到“这么多孩子的学校没有洗澡室,更不要奢望热水”时,深受震撼。和爸爸讨论后,她拿出自己攒下的压岁钱中的5万元,在麻栗坡县铁厂乡普追小学捐建了一个“希望澡堂”。一年多后,他们再访麻栗坡,看见了小学干净的浴室,顾晓雨又向爸爸提出把高考后亲戚们给她的生活费捐出来,再为一个小学建“希望澡堂”,同行的表弟立即说“我出一半”。“平时他总是把零花钱藏得很深,”顾晓雨说,“我们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用独立浴室习以为常,只有到了乡村,才真正理解洗澡这件事为什么让这么多人牵挂。”
破解难题,守护孩子们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