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辣妈酷爸爱心联盟走进车桥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迎端午”活动。
长江大学“阳光号列车”暑期志愿服务走进毛家港小学。
公安县水上救援志愿者协会联合蓝丝带志愿者协会开展防溺水安全演练。
这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受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各地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称,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为1550.56万人。仅荆州市公安县,留守儿童便超过2万人。这些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带来学习、心理、安全等系列问题,家长揪心、社会忧心。这道监护难题如何破解?
2022年以来,公安县委县政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引导多元资源下沉社区和农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实施“护苗”工程,在全县63所农村中小学校、258个村、54个社区全面建成护苗工作站,8000多名县直党员干部、教职工、村(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对口帮扶,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无缝衔接的全时段、常态化护苗机制,为全县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375个护苗工作站覆盖全县
2万名留守儿童有了共同的家
近日,在公安县夹竹园镇紫霄观村护苗工作站,一场由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留住秋天的色彩”树叶画创作活动,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在志愿者引导下,村里的留守儿童将五彩缤纷的树叶,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
入冬以来,蓝丝带志愿者协会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联合县心理咨询师协会等爱心组织,走进夹竹园镇、南平镇、杨家厂镇等地护苗工作站,密集开展各种“暖冬”活动,给孩子们送去陪伴、关爱与快乐。每次活动结束后,这些孩子都久久不愿离去。
据统计,公安县共有20989名留守儿童,涉及17806个家庭。这些孩子如何监护,牵动着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在外务工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心。
2022年以来,公安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前往当地乡村、社区调研,聚焦留守儿童监护难题征求意见建议,引导优质志愿服务资源下沉社区和农村。
“过去,县里许多公益组织到各村、社区组织活动,但是没有固定场地和配套设施,很不方便,也难以常态化。”公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邹祖华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之所难,政之所急。同年5月,公安县出台《护苗工作站建设标准及考核细则》,要求按照“有阵地、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标准,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村史馆等场地进行改造利用,高标准推进护苗工作站建设。短短9个月时间,护苗工作站便在全县63所农村中小学校、258个村、54个社区实现了全覆盖。
这些护苗工作站屋内宽敞明亮,布置温馨,空调、桌椅、图书等设施一应俱全,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斗湖堤镇淋姜社区护苗工作站以“七彩儿童乐园”为护苗阵地,为社区儿童提供阅读室、展示室、口才室、表演室等活动空间。埠河镇杨潭村护苗工作站以向日葵亲子小屋为载体,将护苗行动与插花艺术文化传承活动相融合,在小朋友们的心中播撒“非遗”绿种子。甘家厂乡高台村建立“公益助学联盟”主题护苗工作站,由室内活动室、室外运动场和“逐梦空间”小木屋三部分组成,开创村校共育新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兴趣培训、课外辅导以及心理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
两年来,护苗工作站成为全县党员干部、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孩子们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3417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
学校家庭社会实现无缝衔接
早上8点,公安县甘家厂小学迎来了新的一天。四年级学生小东(化名)和妈妈道别后,在班主任曾凡华陪护下,来到教室前排坐下。
小东是一名困境儿童,3岁患病,皮肤稍有碰撞就会破损。曾凡华得知后,和小东结对成为他的“爱心妈妈”,每天陪着他做课间操、吃午饭、做作业,直到孩子妈妈来接。
这是公安县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公安县现有困境儿童2953人。相比一般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家庭困难、监护人缺失或自身疾病等原因,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相比学习、生活上的帮助,留守、困境儿童的心理疏导也是护苗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留守家庭、困境家庭中,隔代教养现象比较普遍,家长监护能力不足让人担忧,特别是双减政策下这些问题尤为突出。”湖北省心理协会理事、公安县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罗桂香说,由于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023年8月,罗桂香在孟溪镇给留守、困境儿童组织了一场集体生日会,其中一名六年级孩子小孟(化名)特别让她挂念。
“那天去他家里看望,快中午了还躺在床上玩手机。”罗桂香经过交流发现,小孟内心十分渴望得到关爱。每过一段时间,她便带着志愿者前去看望小孟,和他谈心,邀请他参加活动,渐渐打开了他的心结。
公安县妇联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全县共招募3417名“爱心妈妈”,和困境儿童建立了“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关系。
护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两年来,公安县整合力量,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和全社会参与的帮扶网络,为留守儿童建立了全方位、全时段的关爱和保护机制,实现了“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管、思想有人教、心理有疏导”的“四有”目标。
各界爱心人士踊跃参与
共同缔造“护苗”公益品牌
“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父亲节前夕,在公安县夹竹园镇三忠桥村,小学生佳佳(化名)与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进行亲情连线。时隔半年没见到爸爸,佳佳通过视频电话和爸爸说个不停。
公安县是全省亲情连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3个试点县之一,该活动在全县各社区、村全面推广,成为护苗工程的一张名片。
两年来,公安县将护苗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抓紧抓实。公安县各农村中小学全面成立护苗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同时聘请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建立未成年人维权处置及帮扶机制;县直部门和各中小学一对一帮扶,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和护苗对象一对一包保;各村(社区)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政委、妇联主席担任副站长,组建护苗员队伍,至少结对一支志愿服务队。护苗工作也纳入了县委对各县直部门、乡镇的年终绩效考核,进一步压实了护苗工作的责任和抓手。
不仅如此,公安县还建成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集中办公场地,同时为278名“安字号”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险,让志愿服务更有保障。
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和组织下,公安县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到护苗工作中来,为孩子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帮扶救助、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服务,全力营造安全、安心、安宁的成长环境,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护苗工作局面。
公安县日行一善陈东山基金会、蓝丝带志愿者协会、辣妈酷爸爱心联盟、心理咨询师协会、家庭教育协会、水上救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推出“自强学堂”“为爱护航”“快乐驿站”“雏鹰翔空”“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志愿服务项目,与“春蕾计划”“雨露计划”“希望家园”“向日葵亲子小屋”等社会公益项目相得益彰。
不仅如此,该县还发挥文化文艺志愿者骨干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全县1000多支业余文体团队约2.8万人,每年组织文化体育活动200多场,惠及群众2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