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靳秀丽是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在刘薇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出“布韵东方”等作品,让蜡染布艺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家居中的一抹亮色。
持续“教、传、帮、带”,助力学员进入发展快行道
来自深圳文创一线的青年导师刘艳,以丰富的产品开发、制作及品牌运营经验,引导学员从技艺传承者转变为民族品牌塑造者,推进就业创业。
在培训中,她开设“案例+素材+设计+品牌+营销”创新课程,引导学员以创新设计为抓手,在了解自身、洞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做精做专,形成自身品牌特色,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培训后,刘艳老师继续为学员们提供创业辅导。她与学员结对子,采用“教、帮、带”的模式参与学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工作,手把手进行示范,促进学员的产品转化变现。她帮助广西百色学员蒙柳月形申报非遗工坊“布努蒙非遗工坊”,并合作开发新品“便携・凌”手机包;她与百色学员盘海燕合作开发“非遗特色包系列”项目;她向北川学员陈昌敏定制和购买其特色非遗产品“首饰收纳盒”等。这些务实帮扶让传统手工技艺快速地从“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直接推进了学员的就业创业,形成以创新设计助力女性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新模式。
让设计赋能非遗,以平台助力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创新的道路上,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公益培训项目既是助推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力量的坚实支持者。历经三年公益帮扶,该项目总计完成成果转化八十多个品种、三百多套/件作品,辅导学员转化作品近万件。截至2024年10月,约90.3%的学员实现收入增长,其中收入翻倍的人数占比达43.4%;培训学员参加展览、展示186次;获得设计开发类奖项59次,56件产品被县级以上博物馆收藏;已有4位学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行业非遗推广大使,2名学员被评为行业非遗新青年。
每一位女性都是时代的书写者、追梦的奋斗者。在未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携手社会各界,持续推动“非遗+公益”新模式,让更多女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辉煌篇章,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