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当前位置:公益频道首页 > 益资讯 > 正文

为劳动者建起更多温馨港湾(深阅读)

为劳动者建起更多温馨港湾(深阅读)

出租车司机在“的士之家”义诊摊位测量血压。

为劳动者建起更多温馨港湾(深阅读)

环卫工人在“爱心接力站”午休。

为劳动者建起更多温馨港湾(深阅读)

快递员在海棠花园小区食堂就餐。

庐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清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饭点还在接活的出租车司机、风雨无阻穿梭奔忙的快递员……在户外流动工作的劳动者们,为城市居民高效便捷的生活贡献着力量。为他们营造休息空间,不仅关乎他们的安居乐业,也彰显城市文明程度。

近日,记者探访“的士之家”“爱心接力站”“快递友好社区”等,看各地如何为劳动者建起更多温馨港湾。

“的士之家”,不只有空调开水

【镜头】临近中午,北京清河站区西广场的出租车排起长队。

伸伸腿、扭扭腰,大部分刚进站的司机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黄蓝相间的“的士之家”。

“家”不大,约135平方米的屋子,里里外外有不少服务功能。

“您这血压有点高,‘五一’假期活多,别忘了吃药。”“记住啦,谢谢。”51岁的司机杨建民在门口的义诊摊位量完血压,整理着衣袖。

接上热水,杨建民准备到就餐区解决午餐。

货柜里,各式泡面、饮品琳琅满目,价格是市面上的八五折。一旁,自动煎饼机前围着不少司机,不一会儿就轮到了杨建民。

“平时六块三,‘五一’假期1分钱1张。”提供自动煎饼机的企业负责人胡文涛说,“就想让忙活的师傅们吃上口热乎的。”

说话间,面糊香气漫出窗口,杨建民的午餐热腾腾出炉,“真香!”

常年“在路上”的出租车司机们,普遍面临着休息、就餐等难题。如何既提供方便和服务,又不耽误司机们等活儿?北京在出租车的聚集地进行了探索。

以北京清河站地区为例,日均进站出租车1000余辆,高峰时调度站蓄车达200余辆。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利用桥下空间建设“的士之家”,通过协调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属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自2024年11月建成以来,“的士之家”服务不断升级,目前实现了休憩、就餐、急救等8项基本功能。

“家”,不只有空调开水,更承载脉脉温情。

精准回应司机需求,“的士之家”不定期开展义诊、理发等服务。“针对假期大客流,站区定制了安全课程,既送技术上门,更护平安上路。”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北京清河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肖昌全介绍。

由点到面。《北京市重点站区“的士之家”服务管理指引(试行)》已出台,未来,北京的7个火车站、2个机场,将建成更多“的士之家”。

工休间,成为环卫工放松“接力站”

【镜头】中午,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红松东路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不少环卫工人、外卖员过来用餐、午休。

环卫工人裴阿姨走进接力站,擦把脸、洗个手,从冰箱取出饭盒,放进微波炉加热。“清扫消耗体力,我们在外面吃不划算,自己带饭来这里热一下,挺方便。”裴阿姨说。在不远处的休息区,刚吃完饭的环卫工人把折叠沙发拉开变成一张床,躺下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