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日里爱好音乐,但登上讲台讲音乐课,老兵们还是第一次。“光有积极性还不够,教学可是有门槛的”“音乐课不是简简单单教几支歌就行的”……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老兵们邀请专业老师指导,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不只教孩子们唱歌,还相对系统地教授音乐知识。
围绕“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乐理”,一场场激烈的研讨,常常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排练室里、在乘车往返校园的途中展开。
“土坷垃”里播种梦想
在广里中心小学上学的学生,约有一半是留守儿童。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们,也有着共同的心愿:让自己的孩子走出这片遍布“土坷垃”的大山。
这并不容易。老兵们教过的第一批学生邹圆圆和郭静涵,如今都在山东大学就读。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她们直言“很难”。说起童年的一堂堂音乐课,她们眼中闪着光。
老兵邓海燕还记得当年给她们上课的情景:“孩子们不懂什么是曲调、节奏、和声,刚开始我们只能一遍遍带着孩子们唱。一堂课下来,嗓子都冒了烟。”
“累归累,心里高兴。”邓海燕说,孩子们虽然没有音乐基础,但上课很认真,歌声特别真诚、淳朴,让人感动。老兵们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是没有音乐天分,有的歌教几遍,他们就能跟唱了。
在校园里,老兵们有时还扮演着“音乐老师”之外的角色。三年级的小方,在活跃的课堂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原来,小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身体残疾,他自小性格孤僻。“一个天真的孩子没有笑容,没有歌声,内心会是什么颜色啊!”于谦有些难过。
课间,于谦找小方聊天,希望他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小方沉默不语。于谦另外想办法,课上用眼神鼓励,动员同学们多和小方一起玩……慢慢地,小方和大家有了交流,脸上也多了笑容。毕业那天,小方送给于谦一只千纸鹤。拉动千纸鹤的尾部,千纸鹤翅膀一扇一扇的,振翅欲飞。
“音乐不仅是音乐。”这是老兵们支教十多年来的共同感受。有人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老兵们深表认同。
教授音乐知识之外,老兵们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打开一扇扇通向远方的窗。李培强当过多年铁道兵,教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前,他总会讲起当年和战友在深山挖隧道的经历。孩子们被老兵同甘共苦的故事打动,唱起歌来格外用心。
不止一位老兵向笔者描述过这样的感受:他们在军营中一路摸爬滚打的故事,很容易让这些从“土坷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产生共鸣。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泥土般的韧劲与倔强。”老兵们相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说不定有一天,这些种子就会破土而出,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芬芳美丽满枝丫”
2018年的一天,一个消息在济南市教育系统不胫而走:在北京举办的“少年之歌”全国青少年声乐艺术节全国总决赛上,广里中心小学合唱团的29名孩子,凭借一曲《茉莉花》,赢得了“特金奖”,学校获评“金牌声乐学校”。
很少有人知道,绽放在舞台上的29朵“茉莉花”,朵朵都被支教老兵们用心滋养着,期待有一天吐露芬芳。
于谦回忆,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学校在2015年成立了校园合唱团。那时,孩子们接触音乐时间还不长,想让他们分声部完成一首歌,是不小的挑战。
根据男女生音色差异,老兵们精心制作课件,把孩子们分成小组,一组一组带着他们练音准、练呼吸,之后再学习如何配合。一年后,作为唯一一支乡村童声合唱团,孩子们登上第六届济南国际合唱节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