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宏斌,他可是献血圈里的“老将”。去年1月31日,正好是他60岁的生日,这一天,他第169次献出了自己的热血。按照国家献血年龄的规定,这成了他献血生涯的“最后一班岗”。从1999年开始,24年的光阴,他总共献血167次,其中全血8次,合计1600毫升;献血小板161次,共207.5个治疗剂量。这些血液,足以让大约220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周宏斌的献血之路,起源于1999年的一个偶然。当时在外地打工的他,在街头偶遇了一辆献血车。热心肠的他,想都没想就走上前去,第一次献出了全血。“献血后,我心里那种成就感啊,简直无法形容,走在路上都觉得胸挺得比平时高。而且,身体也没啥影响,所以我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就这样,周宏斌的热血之旅,一走就是24年。
2006年,周宏斌又了解到了一种新的献血方式——成分献血。特别是当他得知这种献血方式间隔期更短,每个月都可以参与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行列。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血”。
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周宏斌深知个人力量有限。为了帮助更多患者,他决心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献血。2008年,在他的带动下,妻子李丽霞也加入了献血队伍,至今已坚持献血145次。在社区微信群里,周宏斌俨然成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大使,时常分享自己的献血故事和心得,还耐心地给大家普及献血知识。他常说:“我也不清楚到底带动了多少人来献血,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总会有‘爱的回响’。”
这些年,周宏斌为了生计,当过保安,干过机械维修,还打过零工,生活虽不轻松,但他的公益之心从未动摇。他总是笑着说:“我就是个普通人,没什么大本事,做不了啥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无偿献血这个小好事,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如今,周宏斌已经“退休”快一年了,但他的公益事业可没有“下岗”。作为“无偿献血荣退奖”的代表,他坚定地表示,会继续在背后支持妻子的献血事业,陪着她一直走到她也“退休”的那一天。同时,他也会全力以赴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更多的人。
母女三人齐献血,爱心在血液中流淌传承
在“无偿献血爱心家庭”的领奖台上,极目新闻记者的目光被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那就是2019年极目新闻与武汉血液中心联手举办的首届武汉地区高校无偿献血形象大使评选中的12强选手——郭晨茜。当天,她和妈妈桂霞、妹妹邓思源三人一同走上了领奖台。
桂霞、郭晨茜、邓思源母女三人
自2019年获奖以来,郭晨茜的献血之路从未停歇。多年来,母女三人合计献血达195次,用一腔热血谱写着奉献的乐章,让爱心在血液中流淌,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谈及母女三人齐献血的初衷,53岁的桂霞眼中闪烁着泪光。她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大女儿四岁那年,丈夫突遭不幸,在医院抢救时输了2万毫升血液。虽然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但桂霞深知,是那些无名英雄捐献的宝贵血液给了她们全家一线生机。
“那时我肚子里还怀着小女儿,才3个月。”为了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桂霞独自撑起了一家餐饮店,生活虽苦,但爱心如潮。街坊邻里、陌生人的关爱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她们的心房。“没有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我和女儿的今天。”从那时起,桂霞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和女儿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女儿们渐渐长大,桂霞报恩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大女儿快成年了,说她想去献血,我就陪她一起去了。”2016年4月10日,郭晨茜成年后的一天,母女俩一起挽起了袖子,完成了首次献血。
“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之后的日子里,母女俩要么相约同去,要么前后脚赶到血液中心献血。让桂霞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儿邓思源也在18岁那年,受到了她和姐姐的感染,踏上了献血的道路。
提起妈妈桂霞,两个女儿满脸自豪。“我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我真的很敬佩她。”如今已成为华中地区首家“无声”咖啡店店长的郭晨茜说,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听障人士服务,让她觉得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特别骄傲。这都归功于妈妈的教育,“是妈妈教会了我用爱心回报爱心。”
2025年1月1日,桂霞(中)、郭晨茜(左)、邓思源母女三人一起坐上采血椅
2025年1月1日,母女三人再次并肩坐在采血椅上。桂霞激动万分,她说,这一刻将成为她们心中永远的珍藏。“和两个女儿一起坚持无偿献血,见证了她们的成长,这种感觉真的太美妙了。”
母女三人的爱心善举,不仅传递了温暖和希望,更诠释了奉献与传承的真谛。
00后小伙献血112次,“热血家庭”走出江城最年轻百次献血者
活动现场,“00后”小伙儿肖盛辉,满怀憧憬地许下了心愿:“今年,我希望在武汉荣获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