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霁娴)5月21日,“互联中国公益行动”行进式学习团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这里的近万亩智能温室间,鲜切花产业不仅是综合产值18亿元的经济支柱,更成为了连接“一老一小”的情感纽带,让数字技术的温度浸润田间地头。
2024年,姚安县花卉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占全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亩均产量突破20万枝,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带动6.4万群众增收。
在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内繁花似锦,智能种植系统让温度、湿度、光照实现全自动化调控。附近村民胡晓莲正熟练地打包着鲜花,上午8点上班,下午3-4点下班,她每天能包装200余把花,同时还有充裕的时间照顾家人。“之前我在广东务工,得知家乡花卉产业发展得好,就回来了。在家门口工作,每月3000-4000元的收入,收入不错还能辅导孩子作业、照顾老人,真是太好了!”胡晓莲说。
“种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流转土地,同时也会‘优先录用本地农户’,离家近了,员工既能赚取稳定收入,又能按时回家照料老小,企业和职工能实现双赢。”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谢芸介绍,通过“理论+实操”培训,企业让传统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如今,公司解决了150名周边居民的务工问题。
据悉,该公司花卉主要销往一二线城市,也供出口贸易商出口,夏季澳洲玫瑰花出货量较大。当地花拍中心运营后,花卉在姚安就能开始销售,运输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数字技术的赋能不止于种植环节。正如谢芸所言,过去,姚安花农需将鲜花运往230公里外的昆明斗南交易,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如今,姚安也建成了自己的花拍中心,智慧物联网将实现“采摘-拍卖-冷链”的无缝对接。
在姚安国际花拍中心大厅的LED屏上,电子交易数据实时滚动着,“这里采用的是荷兰阿斯米尔的降价式拍卖,通过拍卖师给出一个高出正常交易价格的起拍价,全场客户同场竞价,谁先以最高价成交,即达成交易。”在巨大的LED屏幕前,姚安国际花拍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刘沿江介绍。
在产业辐射带动下,“花二代”的成长路径悄然改变。姚安县以花卉产业为核心,打造14470亩“滇中普罗旺斯” 文旅融合区,开发鲜花宴、精油DIY等30种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增收8000万元。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漫步花海,感受浪漫氛围,参与各种花卉主题体验活动。当地居民也因文旅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多收入,农家乐、民宿生意兴隆。
从智能温室大棚到花拍中心的数字大屏,再到农文旅IP矩阵,姚安县用一朵花的“逆袭”,证明了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它让老人在田园获得体面收入,更让无数家庭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朴素梦想。当鲜切花的数据流化作关爱“一老一小”的情感流,这片高原花谷正在书写着乡村振兴中“技术有温度,发展有温情”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