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实习生 裴欣怡
通讯员 陈莹
3月15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乐海教育基金会揭牌仪式暨爱莎国际交流中心(乐海楼)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乐教共融,汇爱成海”,乐海教育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武汉经开区在推动社会公益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上迈出重要一步。武汉经开区相关领导、武汉经开区教育局、民政局等领导、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文心空间团队代表以及爱莎国际教育集团领导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乐海教育基金会揭牌
爱莎国际交流中心(乐海楼)启用仪式
仪式现场
融合公益资源,推动教育创新
乐海教育基金会以“打造教育赋能与公益普惠的创新平台”为使命,以“聚点滴之力、筑教育之基”为愿景,致力于将国际化教育及公益资源与本土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资助学校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提升教资力量、开展助学助教等教育公益事业,着力打造新质公益服务平台,为提升武汉公益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谢长君讲话
启动仪式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谢长君强调,乐海教育基金会的诞生,是深化公益创新、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希望基金会以更高的视野整合资源,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研创新等领域提供资源支持,让优质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的城乡学子,为武汉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贡献经开力量。
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熊白莉参观公益展示
探索公益实践,传递教育温度
作为乐海教育基金会的共创伙伴,“爱莎公益基金”师生团队近年来深入武汉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走进武汉市盲童学校、武汉经开区军山小学、薛峰小学等学校开展公益活动,这些公益实践探索形成了“教育帮扶-师资培育-文化共生”的公益生态价值链,提供了鲜活公益创新实践样本。同时,立足武汉经开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公益项目,探究成果荣获第九届全国价值共创乡村振兴案例大奖,传递公益温度,成为全国教育公益领域的实践标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文心空间团队代表刘大钊博士分享公益故事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文心空间团队代表刘大钊博士深情地回忆了2024年暑假与爱莎公益学生志愿者一起深入北京蒲公英中学支教的感人故事。他表示,将“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延伸到更多公益活动中,持续深度践行“乐教共融,汇爱成海”的核心理念,共同助力公益价值共创,推动社会向善发展。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心空间”爱莎工作站揭牌
打造公益生态,赋能未来教育
乐海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吴东秋表示,乐海教育基金会与爱莎国际交流中心(乐海楼)同步启动,构建集国际教育合作、公益项目培育、文化融合创新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公益融合发展新平台。未来,乐海教育基金会将聚焦三大目标。
乐海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吴东秋讲话
一是构建教育公益生态圈。整合优质的教育和公益资源,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的教育生态,聚焦优质均衡,激活教育公平新动能。特别是通过基金会的资助,让更多有潜力的孩子共享发展机遇,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跨文化的全球胜任力,成为未来规则的制订者和更新者。
二是打造公益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联合社会公益基金等机构,创新公益实践模式,将“公益教育”植入教育教学中,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助力不同的学校开展公益创新活动,发现、唤醒、点燃孩子的公益价值,培养青少年奉献社会、服务家国的公益精神。
三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新模式。将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让教育公益创新转化为显性化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爱莎国际交流中心(乐海楼)“教育会客厅”功能,将国际教育、公益资源与本土教育实践深度融合,聚焦国际理解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研创新等领域,让更多的教育从业者从中受益。
教育是点亮生命的火种,公益是传递温暖的纽带。乐海教育基金会将在社会多方支持与协作下,发挥公益的支点作用,为教育事业和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