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娱乐圈有个大新闻,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咱们熟悉的武打明星张晋,居然突发心脏病,血管堵塞近80%!这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了热搜,也让不少网友惊呼:连张晋这样的“铁人”都扛不住,我们普通人可得好好注意身体了!
这事儿是蔡少芬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的。她说,当时他们一家五口正在新加坡旅游,本来开开心心的,结果张晋突然就喘不上气了,脸色发青,整个人动弹不得了。蔡少芬当时吓坏了,赶紧联系医生,还以为是感冒了,完全没想到会是心脏病。
后来回到香港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血管堵塞接近80%,必须马上做支架手术!蔡少芬自己都后怕,直言:“如果他有事我一定会癫!”还自嘲差点做了寡妇。想想看,张晋当时在国外,身边只有老婆和三个孩子,万一他倒下了,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张晋意志力坚强,硬是撑了过来,也幸好及时就医,做了手术,现在已经恢复得不错,还在忙着录节目呢。
这件事听起来确实挺惊心动魄的,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人可能会想,张晋可是专业的武打演员,身体素质那么好,怎么也会得心脏病?其实啊,血管堵塞这事儿,跟咱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血管堵塞是怎么回事?可不是“堵车”那么简单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座繁华的大都市,血管就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负责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角落。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等,就像是来来往往的车辆。正常情况下,它们各行其道,井然有序。
但是,如果这个“交通系统”出了问题,比如血管内壁受损、血液变得粘稠,或者血管本身发生病变(比如动脉硬化),就容易导致“交通拥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管堵塞。
血管堵塞,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简单来说,就是血管壁上堆积了一层像“粥”一样的东西,主要成分是脂肪、胆固醇、钙质等。这些东西越积越多,形成斑块,让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
想象一下,本来宽敞的高速公路,被一堆沙土石块堵得只剩下一条小缝,车还怎么开得动?血流不畅,下游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就会“罢工”,引发各种问题,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等。
所以,别小看这血管堵塞,它可是名副其实的“沉默杀手”,早期可能没啥感觉,一旦发作,后果往往很严重。
二、为啥张晋这样的“铁人”也会中招?

张晋,国家武英级运动员,拍过那么多打打杀杀的电影,给人的印象就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按理说,他应该是血管堵塞的“绝缘体”才对啊?
其实不然。虽然他身体素质好,但血管堵塞的风险因素可不止一个。除了年龄、性别这些不可控因素,还有很多“隐藏款”的危险因子,比如:
1. 家族遗传史:蔡少芬就提到,张晋的家族有遗传倾向,他本身也有胆固醇过高的问题。这就像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可能就会引爆。
2. 饮食习惯:重庆人嘛,爱吃麻辣火锅、重油重辣,这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了。蔡少芬说,为了健康,张晋现在把油腻的东西都戒了。但以前长期的高油高盐高胆固醇饮食,对血管的伤害可是日积月累的。就算你天天健身,也架不住“病从口入”啊!
3. 工作压力与生活方式:拍戏是个高强度的工作,熬夜、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这些都是血管健康的大敌。虽然身体素质好,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血管也容易“过劳”。
4. 年龄因素:张晋1974年出生,今年也快50岁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的风险自然会增加。
所以你看,即使身体素质再好,如果其他风险因素凑在一起,也可能“防不胜防”。张晋这次的经历,就像是给所有忽视健康信号的人提了个醒:别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就肆无忌惮地挥霍健康资本。
三、中医怎么看待血管堵塞?

从西医角度看,血管堵塞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那中医又是怎么看的呢?
在中医理论里,血管堵塞通常被归入“胸痹”、“心痛”、“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它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阻、寒凝血脉、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有关。
气滞血瘀:情绪不畅、压力过大,导致气机运行受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脉络,就形成了堵塞。
痰浊内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浊阻于血脉,也会导致血流不畅。
寒凝血脉:感受寒邪,或者阳气不足,血脉失去温煦,血液运行缓慢,甚至凝滞不通。
气虚血瘀:年老体衰,或久病耗气,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也可导致血瘀。
简单来说,中医认为,血管堵塞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气血阴阳的失衡。张晋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大,可能导致了气滞或气虚;饮食习惯偏向油腻辛辣,可能助湿生痰;年龄增长,阳气渐衰,也可能导致寒凝或气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为“瘀血”和“痰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北京荟敏堂马中凯教授就指出,血管堵塞在中医看来属于“淤血证”的范畴。当血管发生堵塞时,身体会表现出胸闷、气短、心痛等症状。中医治疗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红花、鸡血藤、丹参、赤芍、牛膝、桃仁等,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还认为,湿气和淤血常常相互影响。湿气重的人,血液容易粘稠;而血瘀也会阻碍津液代谢,加重湿气。有中医观点认为,很多血管堵塞的情况,其实与体内湿气积聚日久有关。
四、血管堵塞有啥征兆?别等“亮红灯”才后悔
很多人觉得,血管堵塞嘛,肯定是突然就“堵死”了,然后人就倒下了。其实啊,大多数情况下,血管堵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身体会提前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只是很多人没留意罢了。

常见的征兆包括:
胸闷、胸痛:特别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信号。
气短、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轻微活动后就感觉上气不接下气。
头晕、乏力:感觉精神不振,容易疲劳。
心悸: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手脚麻木、发凉:尤其是冬天,手指或脚趾感觉冰凉,活动后好转不明显。
张晋之前其实就有过两次类似的情况,三月份就发过一次,但当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正常的。这说明,有时候常规检查未必能立刻发现问题,或者问题还处于早期阶段。所以,当身体出现这些“蛛丝马迹”时,千万别大意,及时去医院检查才是正道。
五、如何预防血管堵塞?中西医结合更全面
既然血管堵塞这么危险,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结合中西医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管住嘴(西医+中医):
西医: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特别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
中医:避免过食肥甘厚味(油腻甜腻食物),以免助湿生痰。可适当食用具有活血化瘀、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薏米、冬瓜等。蔡少芬现在给张晋吃的就是清淡为主,还强迫他吃鱼。虽然听起来有点“虐待”,但为了健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2. 迈开腿(西医+中医):
西医: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脂和血压。
中医:适量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蔡少芬就提到,医生建议张晋多做有氧运动。
3. 控制体重(西医):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保持健康的体重,对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4. 戒烟限酒(西医):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严重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5. 管理情绪,减轻压力(中医+西医):
西医: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情志不畅是导致气滞血瘀的重要原因。学会放松,保持心情愉悦(疏肝理气),对维护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6. 定期体检(西医):这是及早发现问题的关键。尤其是有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群,更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7. 中医调理(中医):对于体质偏颇(如痰湿质、血瘀质)的人群,可以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体质调理,改善内在环境,预防疾病发生。
六、血管堵塞了怎么办?别慌,有办法!
如果不幸真的发生了血管堵塞,也别慌。现代医学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降压药、降糖药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介入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波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撑开血管,恢复血流。张晋就是做了这个手术。
外科手术:对于病变复杂或多支血管病变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俗称的“搭桥手术”。
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像张晋这样,虽然堵塞严重,但因为及时送医,得到了有效救治,恢复得也不错。所以,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疑似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总结: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张晋这次的经历,确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但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家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我们: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无论是从西医的病理生理角度,还是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维护心血管健康都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别再拿年轻当资本,别再拿忙碌当借口。从今天开始,关注你的血管健康吧!管住嘴,迈开腿,定期体检,保持好心情。结合中西医的优势,科学预防,积极治疗。
毕竟,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像张晋那样,拼着一口气硬撑,只为了能再看家人一眼。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做一个血管通畅、活力满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