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胜景,科学星火再度燃动校园。继在北京市育英学校成功首讲后,10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再度受邀,走进石大附中,为这座校园带来了“院士开讲啦”系列科普活动的第三场精彩讲座——《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
礼堂变身“知识磁场”,院士亲授引爆科学好奇
活动尚未开始,热烈的求知氛围便已弥漫全场。能容纳五六百人的礼堂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都摆了小凳子,原本普通的学校礼堂,瞬间化身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知识磁场”。张来斌院士在这场特别的“超员”讲堂里,将深奥的石油科学化身为生动的探索故事。他从“工业的血液”讲起,串联起人类文明与日常生活,为同学们揭秘了从亿万年前的地质奇观到眼前一支笔、一件校服中的石油“基因”。同学们眼神专注,紧紧跟随着院士的思路,仿佛正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地心探秘。
提问环节思维碰撞,展现昌平学子科学素养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接连抛出:“石油的形成究竟需要哪些特定条件,是有机生油还是无机生油?”“未来,石油枯竭了怎么办,哪些新能源最有可能替代石油?”这些问题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知识面的广度,更展现了他们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深入思考。
张院士耐心倾听,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而富有启发性的解答。他用形象的比喻化解复杂概念,用发展的眼光展望能源未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科学大门。这场高质量的问答,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成为两代人之间关于科学、环境与未来的平等对话,思维的碰撞让整个“知识磁场”的能量达到了顶峰。
学子感言见证收获,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在知识的传递之外,张来斌院士更将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带到了孩子们中间。他动情地讲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奋斗、为国找油的感人事迹,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担当意识与科技报国的科学家精神,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地植入学子心田。
“此次讲座让我全面了解了石油的应用,更懂得了要节约能源、绿色生活。我们要学习‘铁人’精神,将来为开发新能源贡献力量。”初二7班的王思源同学的感言,道出了许多同学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变。“这次讲座对我们十分有意义,认识到了许多课外拓展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初二13班的陈鑫钰同学的话,则代表了同学们对开阔科学视野的欣喜。而初二2班的富艺伟同学的感悟更为深刻:“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滋养,更是一把开启我求学之旅的钥匙。我将永远记着这次‘求学之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奋斗和努力的笔,继续书写人生华丽的篇章。”讲座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由中国石油科协、中国石油党组宣传部、中国石油学会、北京市科协、石油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华网、石大附中承办,成功地将科学的种子播撒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六百颗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心灵与最顶级的科学智慧相遇,迸发出的火花如此绚烂。这间小小的礼堂,因知识的凝聚而成为强大的磁场;这场精彩的讲座,为未来科学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